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文創消費“給你好看”
更新時間:2025/5/4 19:55:24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核心提示

  近幾年,文旅文創產品憑借創意與文化內涵的結合,頻頻出圈,既是文化傳承的新載體,也成為文化消費的新熱點。

  在萬物皆可文創的時代,博物館文創發展勢頭強勁、城市文創創意不斷、圖書文創方興未艾、非遺文創古韻新生。日前,記者從這四個方面深入采訪,挖掘我省文旅文創消費的新亮點、新活力以及發展趨勢,看小文創如何折射出文旅消費大熱度。

  博物館文創 藏在伴手禮中的文明切片

  □本報記者 曹萍

  “我是杜嶺方鼎,是個商代的老古董了,見證了無數的歷史……”5月3日,在河南博物院第二展廳內,來自山東的小游客劉振軒拿著手機對著手里本子上的二維碼一掃,眼前的文物瞬間在屏幕上“活”了,作起自我介紹。小朋友興奮地向別人展示,直呼“太好玩了”。

“五一”假期期間,河南博物院內,燴面變身可愛毛絨文創,小游客正在翹首期待即將出鍋的“美食”。本報記者 曹萍 攝

  這個能讓文物“說話”的本子就是河南博物院的最新文創產品“豫耀九州·博物學者手賬本”,可以記錄文物手賬、集章打卡,封面還有可拆卸冰箱貼,而最硬核的功能就是與文物互動。

  “這是我們的數智文博4.0創新產品,通過AR技術將文物數字化,用戶掃描手賬本頁面就可以與文物互動,解鎖20個AR互動點,帶來沉浸式體驗。”河南博物院文創辦銷售總監吳俊華介紹。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興起,博物館文創產品也頻頻出圈。購買博物館文創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已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尚。

  正值“五一”假期,河南博物院內游客眾多,文創店內更是擠得水泄不通。“我想帶幾個冰箱貼回去送朋友。這些文物造型的冰箱貼都很漂亮,還很有文化韻味。”從山西來的游客王先生,在琳瑯滿目的冰箱貼前挑花了眼。“這個考古體驗箱不錯,帶回去送孩子,可以自己動手體驗,學習到底什么是考古。”從信陽來的張女士看上了考古盲盒的升級版。

  從最初的文物復制品、書簽、公仔,到各類盲盒、冰箱貼,再到可吃可感可玩的文創雪糕、咖啡等,以及融合VR等新技術的互動性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斷迭代創新,腦洞大開、設計感和體驗感十足的各類文創都“卷”了起來。

  “創意是博物館文創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滿足公眾對于文創產品越來越高的品位要求,我們在深入挖掘館藏文物元素的基礎上,尤其注重以年輕化表達重構文化IP,去年文創總營收近6700萬元。”吳俊華說。

  “五一”假期期間,全省很多博物館的“文化+創意”都碰撞出消費火花。在殷墟博物館西廣場文創集市上,“殷墟玉龍玉鳳紋飾”隨身鏡系列文創成為爆款,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搶購;鄭州博物館內“大方鼎”文創冰淇淋、可定制文物拉花的“青銅咖啡”等舌尖上的文物很受青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出土文物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元素與手工刺繡技藝跨界融合,推出的二里頭綠松石香囊系列讓人眼前一亮……

  “文創是文化傳承的新載體,對于文創這一載體的認可,實質也是對文化本身的認可,文創消費的增長也在帶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希望廣大消費者通過文創產品關注到文化本身,提升中華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吳俊華說。

  城市文創 本地文化的宣傳使者

  □本報記者郭歌

  以“洛陽”“河南”“龍門”文字為形狀,激光雕刻出的立體文字冰箱貼,磨砂質感簡約高級;洛陽版圖鉆石冰箱貼將人造鉆石鑲嵌于黃土塑造的洛陽版圖上,土味與奢華碰撞,見證洛陽土地里長出的永恒;3D立體建筑紙雕便簽盲盒,將洛陽的標志性建筑以紙雕的形式呈現,每一款都蘊藏著洛陽古建筑的生命力……

  5月3日,在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廣場,文創門店“洛陽禮物”里擠滿了游客。無論是冰箱貼還是盲盒、手辦,每一款精美文創產品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買單。

游客在龍門奇妙游咖啡文創中心購買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張淵博 攝

  “每一款都好看。”湖北游客李楊說,無論到哪個城市游玩,自己總是會買一些具有獨特城市元素的文創產品帶回家,“這不僅是創意產品,也展現了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更是屬于我自己的旅行記憶。”

  小小文創產品,擔當著城市文化的宣傳使者,講述一座城市的厚重歷史與現代記憶。

  “總有游客想把文化帶回家,這反映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即從注重實用價值向情緒趣味價值轉變。”洛陽文旅集團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偉說,“以‘洛陽禮物’為例,剛開始年銷售額只有一兩百萬元,2023年突破1000萬元,去年更是達到3000萬元。目前已有15家直營店,還將在各大博物館和景點繼續布點。”

  如今,文創產品不再僅限于冰箱貼、文物盲盒等小物件,“文化+”的思潮正滲透進市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洛陽紅、姚黃、魏紫、豆綠、趙粉……這些經典的牡丹品種,也能“綻放”在百姓的舌尖上。

  “洛陽龍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與上海潮客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上市以來綜合營收達1500萬元。”洛陽文旅集團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洛陽龍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啟蒙介紹。

  “研發團隊經過上百次風味調試,攻克了牡丹花香與啤酒醇厚口感的平衡問題。包裝設計方面采用國潮風格融合牡丹元素,既彰顯文化底蘊,又符合年輕消費者審美。”王啟蒙說,作為城市文創的一種品類,希望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能成為年輕人飯桌上的社交禮物,更成為游客行李箱里的洛陽新名片。

  圖書文創 花式開啟“悅讀”之旅

  □本報記者杜軍

  5月2日,中原圖書大廈文創區站滿了細細挑選的讀者。“我們店里的文創產品‘狀元帽’和‘河南地圖拼圖冰箱貼套裝’比較受年輕人青睞,賣得很火。”中原圖書大廈營銷部主任李玉茹說。

  如今,各類文創產品頻頻出圈,省內不少書店、出版社通過聯名或者自主研發,把圖書與文創相結合,不斷在文創產品上推陳出新,用小文創拉動消費新需求。

  “這是配合《山海經·中國神獸圖鑒》推出的帆布背包。”中州古籍出版社副社長管嵩松邊展示邊介紹,這款帆布包把古老神話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通過手機AR功能掃描,包面上的神秘異獸圖案就會轉化為活靈活現的三維立體形象,非常好玩。

  除了帆布背包,中州古籍出版社還推出了手賬本、鑰匙鏈、T恤衫等山海經系列產品,均可通過掃描圖案呈現三維立體形象。“我們是想通過這些充滿科技感的產品,讓人們能夠深入圖書進行探索,激發閱讀的積極性。”管嵩松說。

  配合圖書出版推出文創產品,是不少出版社的常規操作。河南美術出版社以圖書《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為靈感源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緊密融合,打造出一款富有文化內涵且兼具實用價值的文創禮盒“宋朝的一天(宋·禮2025)”,內含圖書、帆布包、旋轉日歷燈等。“我們制作的文創產品其實是圖書的延伸,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有文化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與讀者的精神世界打通,為讀者提供情緒價值,讓讀者有分享的欲望。”河南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運來說。

文創禮盒“宋朝的一天(宋·禮2025)”。河南美術出版社供圖

  圖書類文創既有商品屬性,還具有文化審美價值,在消費市場上極有可能成為爆款。當讀者從中州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四季手繪手賬本”中感受到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從河南美術出版社推出的“宋·禮”系列文創產品中感受到古人的優雅與浪漫時,就會欣然為文化買單。劉運來告訴記者,做文創需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引入新的美學方式,用情懷打動消費者,建立新的消費模式。

  在管嵩松看來,出版人做的文創產品其實是一種閱讀載體,細品文創也是閱讀的形式,它把書本內容進行“活化”,觸達讀者,讓人們回歸閱讀。

  “文創熱”折射出的是人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出版社將圖書元素巧妙地轉化為文創產品,不但強化對人們的文化熏陶,還豐富閱讀體驗,增強文化自信。當深厚的文化變成身邊的文創,新的閱讀打開方式,讓更多人“悅”享書香。

  非遺文創 越貼近生活越有生命力

  □本報記者 張魏

  “五一”假期,路過位于鄭州市金水區的河南非遺美學館的行人,都會為眼前的美好駐足。剪紙裝置“生長樹”、琉璃裝置“破繭”……櫥窗里炫彩的非遺藝術裝置,賦予了非遺陳列動態交互感,成為城市一角亮眼的打卡點。自2024年開館以來,已有100余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及其作品在此亮相,超過6萬人次前來參觀。

觀眾借助太極拳互動體驗裝置沉浸式學習。河南非遺美學館供圖

  5月3日,記者進入河南非遺美學館,高浮雕傳拓技藝的飛天拓片在光影中流轉,軟萌可愛的唐三彩“墩墩馬”與溫潤的汝瓷冰箱貼相映成趣。在這個小而美的空間,非遺通過藝術裝置、創意產品、互動體驗等方式,迸發出新活力。

  “非遺文創不能局限于非遺的衍生品,也應是體現非遺創新創意的最新成果。”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非遺部主任葛磊說。

  這種理念,正在年輕一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具象化。在汝州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汝瓷燒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義萌,將千年窯火淬煉的技藝融入時尚基因,汝瓷釉色清雅,多以器皿、擺件示人,她卻另辟蹊徑,將汝瓷做成首飾,溫潤如玉的瓷珠,搭配綠松石、珍珠、碧玉等做成的首飾,盡顯東方韻味。

  在張義萌看來,汝瓷凝聚著千年工藝的沉淀,古老制作技藝也可以詮釋現代審美,“越貼近生活,非遺的生命力就越旺盛”。

  以創新破題,以美學煥新,非遺文創頻頻出圈。鄭州正合古琴研究所推出的漆器手作體驗盲盒,每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柘城“泥人李”的泥萌系列,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融合,制作的泥人擺件憨態可掬。漆器手作體驗盲盒和泥萌系列還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非遺好物國潮煥新——四季非遺購物月”非遺好物推薦名單。

  非遺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也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開辟了新路徑。在河南非遺美學館,太極拳互動體驗裝置運用體感設備,實現實時動作捕捉與反饋,結合深度感應、骨骼追蹤、語音互動等技術,構建了沉浸式的太極拳學習平臺。“科技增強了互動感和體驗感,更促進了太極拳的傳播與普及。這項成果不僅在館內大受歡迎,還走出河南,在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大放光彩。”葛磊說。

  “非遺不僅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更蘊含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向往。”葛磊說,河南非遺文創應積極融入現代生活,注重非遺與科技的融合,通過非遺文創創造美、展現美、傳播美。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文創消費“給你好看”
2025/5/4 19:55:24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核心提示

  近幾年,文旅文創產品憑借創意與文化內涵的結合,頻頻出圈,既是文化傳承的新載體,也成為文化消費的新熱點。

  在萬物皆可文創的時代,博物館文創發展勢頭強勁、城市文創創意不斷、圖書文創方興未艾、非遺文創古韻新生。日前,記者從這四個方面深入采訪,挖掘我省文旅文創消費的新亮點、新活力以及發展趨勢,看小文創如何折射出文旅消費大熱度。

  博物館文創 藏在伴手禮中的文明切片

  □本報記者 曹萍

  “我是杜嶺方鼎,是個商代的老古董了,見證了無數的歷史……”5月3日,在河南博物院第二展廳內,來自山東的小游客劉振軒拿著手機對著手里本子上的二維碼一掃,眼前的文物瞬間在屏幕上“活”了,作起自我介紹。小朋友興奮地向別人展示,直呼“太好玩了”。

“五一”假期期間,河南博物院內,燴面變身可愛毛絨文創,小游客正在翹首期待即將出鍋的“美食”。本報記者 曹萍 攝

  這個能讓文物“說話”的本子就是河南博物院的最新文創產品“豫耀九州·博物學者手賬本”,可以記錄文物手賬、集章打卡,封面還有可拆卸冰箱貼,而最硬核的功能就是與文物互動。

  “這是我們的數智文博4.0創新產品,通過AR技術將文物數字化,用戶掃描手賬本頁面就可以與文物互動,解鎖20個AR互動點,帶來沉浸式體驗。”河南博物院文創辦銷售總監吳俊華介紹。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興起,博物館文創產品也頻頻出圈。購買博物館文創產品,把“博物館”帶回家已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尚。

  正值“五一”假期,河南博物院內游客眾多,文創店內更是擠得水泄不通。“我想帶幾個冰箱貼回去送朋友。這些文物造型的冰箱貼都很漂亮,還很有文化韻味。”從山西來的游客王先生,在琳瑯滿目的冰箱貼前挑花了眼。“這個考古體驗箱不錯,帶回去送孩子,可以自己動手體驗,學習到底什么是考古。”從信陽來的張女士看上了考古盲盒的升級版。

  從最初的文物復制品、書簽、公仔,到各類盲盒、冰箱貼,再到可吃可感可玩的文創雪糕、咖啡等,以及融合VR等新技術的互動性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斷迭代創新,腦洞大開、設計感和體驗感十足的各類文創都“卷”了起來。

  “創意是博物館文創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滿足公眾對于文創產品越來越高的品位要求,我們在深入挖掘館藏文物元素的基礎上,尤其注重以年輕化表達重構文化IP,去年文創總營收近6700萬元。”吳俊華說。

  “五一”假期期間,全省很多博物館的“文化+創意”都碰撞出消費火花。在殷墟博物館西廣場文創集市上,“殷墟玉龍玉鳳紋飾”隨身鏡系列文創成為爆款,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爭相搶購;鄭州博物館內“大方鼎”文創冰淇淋、可定制文物拉花的“青銅咖啡”等舌尖上的文物很受青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出土文物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元素與手工刺繡技藝跨界融合,推出的二里頭綠松石香囊系列讓人眼前一亮……

  “文創是文化傳承的新載體,對于文創這一載體的認可,實質也是對文化本身的認可,文創消費的增長也在帶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希望廣大消費者通過文創產品關注到文化本身,提升中華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吳俊華說。

  城市文創 本地文化的宣傳使者

  □本報記者郭歌

  以“洛陽”“河南”“龍門”文字為形狀,激光雕刻出的立體文字冰箱貼,磨砂質感簡約高級;洛陽版圖鉆石冰箱貼將人造鉆石鑲嵌于黃土塑造的洛陽版圖上,土味與奢華碰撞,見證洛陽土地里長出的永恒;3D立體建筑紙雕便簽盲盒,將洛陽的標志性建筑以紙雕的形式呈現,每一款都蘊藏著洛陽古建筑的生命力……

  5月3日,在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廣場,文創門店“洛陽禮物”里擠滿了游客。無論是冰箱貼還是盲盒、手辦,每一款精美文創產品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買單。

游客在龍門奇妙游咖啡文創中心購買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張淵博 攝

  “每一款都好看。”湖北游客李楊說,無論到哪個城市游玩,自己總是會買一些具有獨特城市元素的文創產品帶回家,“這不僅是創意產品,也展現了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更是屬于我自己的旅行記憶。”

  小小文創產品,擔當著城市文化的宣傳使者,講述一座城市的厚重歷史與現代記憶。

  “總有游客想把文化帶回家,這反映了消費需求的變化,即從注重實用價值向情緒趣味價值轉變。”洛陽文旅集團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偉說,“以‘洛陽禮物’為例,剛開始年銷售額只有一兩百萬元,2023年突破1000萬元,去年更是達到3000萬元。目前已有15家直營店,還將在各大博物館和景點繼續布點。”

  如今,文創產品不再僅限于冰箱貼、文物盲盒等小物件,“文化+”的思潮正滲透進市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洛陽紅、姚黃、魏紫、豆綠、趙粉……這些經典的牡丹品種,也能“綻放”在百姓的舌尖上。

  “洛陽龍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與上海潮客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攜手打造的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上市以來綜合營收達1500萬元。”洛陽文旅集團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洛陽龍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啟蒙介紹。

  “研發團隊經過上百次風味調試,攻克了牡丹花香與啤酒醇厚口感的平衡問題。包裝設計方面采用國潮風格融合牡丹元素,既彰顯文化底蘊,又符合年輕消費者審美。”王啟蒙說,作為城市文創的一種品類,希望洛陽牡丹中式精釀啤酒能成為年輕人飯桌上的社交禮物,更成為游客行李箱里的洛陽新名片。

  圖書文創 花式開啟“悅讀”之旅

  □本報記者杜軍

  5月2日,中原圖書大廈文創區站滿了細細挑選的讀者。“我們店里的文創產品‘狀元帽’和‘河南地圖拼圖冰箱貼套裝’比較受年輕人青睞,賣得很火。”中原圖書大廈營銷部主任李玉茹說。

  如今,各類文創產品頻頻出圈,省內不少書店、出版社通過聯名或者自主研發,把圖書與文創相結合,不斷在文創產品上推陳出新,用小文創拉動消費新需求。

  “這是配合《山海經·中國神獸圖鑒》推出的帆布背包。”中州古籍出版社副社長管嵩松邊展示邊介紹,這款帆布包把古老神話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通過手機AR功能掃描,包面上的神秘異獸圖案就會轉化為活靈活現的三維立體形象,非常好玩。

  除了帆布背包,中州古籍出版社還推出了手賬本、鑰匙鏈、T恤衫等山海經系列產品,均可通過掃描圖案呈現三維立體形象。“我們是想通過這些充滿科技感的產品,讓人們能夠深入圖書進行探索,激發閱讀的積極性。”管嵩松說。

  配合圖書出版推出文創產品,是不少出版社的常規操作。河南美術出版社以圖書《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為靈感源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緊密融合,打造出一款富有文化內涵且兼具實用價值的文創禮盒“宋朝的一天(宋·禮2025)”,內含圖書、帆布包、旋轉日歷燈等。“我們制作的文創產品其實是圖書的延伸,不僅具有實用性,還有文化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與讀者的精神世界打通,為讀者提供情緒價值,讓讀者有分享的欲望。”河南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運來說。

文創禮盒“宋朝的一天(宋·禮2025)”。河南美術出版社供圖

  圖書類文創既有商品屬性,還具有文化審美價值,在消費市場上極有可能成為爆款。當讀者從中州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四季手繪手賬本”中感受到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從河南美術出版社推出的“宋·禮”系列文創產品中感受到古人的優雅與浪漫時,就會欣然為文化買單。劉運來告訴記者,做文創需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引入新的美學方式,用情懷打動消費者,建立新的消費模式。

  在管嵩松看來,出版人做的文創產品其實是一種閱讀載體,細品文創也是閱讀的形式,它把書本內容進行“活化”,觸達讀者,讓人們回歸閱讀。

  “文創熱”折射出的是人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出版社將圖書元素巧妙地轉化為文創產品,不但強化對人們的文化熏陶,還豐富閱讀體驗,增強文化自信。當深厚的文化變成身邊的文創,新的閱讀打開方式,讓更多人“悅”享書香。

  非遺文創 越貼近生活越有生命力

  □本報記者 張魏

  “五一”假期,路過位于鄭州市金水區的河南非遺美學館的行人,都會為眼前的美好駐足。剪紙裝置“生長樹”、琉璃裝置“破繭”……櫥窗里炫彩的非遺藝術裝置,賦予了非遺陳列動態交互感,成為城市一角亮眼的打卡點。自2024年開館以來,已有100余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及其作品在此亮相,超過6萬人次前來參觀。

觀眾借助太極拳互動體驗裝置沉浸式學習。河南非遺美學館供圖

  5月3日,記者進入河南非遺美學館,高浮雕傳拓技藝的飛天拓片在光影中流轉,軟萌可愛的唐三彩“墩墩馬”與溫潤的汝瓷冰箱貼相映成趣。在這個小而美的空間,非遺通過藝術裝置、創意產品、互動體驗等方式,迸發出新活力。

  “非遺文創不能局限于非遺的衍生品,也應是體現非遺創新創意的最新成果。”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非遺部主任葛磊說。

  這種理念,正在年輕一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具象化。在汝州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汝瓷燒制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義萌,將千年窯火淬煉的技藝融入時尚基因,汝瓷釉色清雅,多以器皿、擺件示人,她卻另辟蹊徑,將汝瓷做成首飾,溫潤如玉的瓷珠,搭配綠松石、珍珠、碧玉等做成的首飾,盡顯東方韻味。

  在張義萌看來,汝瓷凝聚著千年工藝的沉淀,古老制作技藝也可以詮釋現代審美,“越貼近生活,非遺的生命力就越旺盛”。

  以創新破題,以美學煥新,非遺文創頻頻出圈。鄭州正合古琴研究所推出的漆器手作體驗盲盒,每件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柘城“泥人李”的泥萌系列,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融合,制作的泥人擺件憨態可掬。漆器手作體驗盲盒和泥萌系列還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非遺好物國潮煥新——四季非遺購物月”非遺好物推薦名單。

  非遺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也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開辟了新路徑。在河南非遺美學館,太極拳互動體驗裝置運用體感設備,實現實時動作捕捉與反饋,結合深度感應、骨骼追蹤、語音互動等技術,構建了沉浸式的太極拳學習平臺。“科技增強了互動感和體驗感,更促進了太極拳的傳播與普及。這項成果不僅在館內大受歡迎,還走出河南,在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大放光彩。”葛磊說。

  “非遺不僅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更蘊含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向往。”葛磊說,河南非遺文創應積極融入現代生活,注重非遺與科技的融合,通過非遺文創創造美、展現美、傳播美。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民乐县| 肥东县| 裕民县| 宜良县| 通榆县| 弋阳县| 方山县| 肇庆市| 康平县| 抚顺县| 文昌市| 韩城市| 淄博市| 吉首市| 铁力市| 巫山县| 长海县| 奇台县| 吉隆县| 衡水市| 抚顺县| 梁河县| 醴陵市| 鹿邑县| 余庆县| 家居| 抚顺市| 乐至县| 满洲里市| 乌拉特后旗| 保康县| 馆陶县| 大宁县| 北安市| 昌邑市| 韩城市| 滨州市| 游戏| 红河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