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智庫報告解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
更新時間:2025/8/11 9:54:02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智庫報告解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

  新華社記者高敬、鄭可意

  山川湖海訴說生態故事,萬物共生書寫美麗傳奇。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到安吉縣的小山村余村調研。聽聞村里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開始發展生態旅游,習近平表示肯定,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理念的思想星火,從浙北山村走向全國,成為照亮中國發展道路的綠色燈塔,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當來自中國的菌草在非洲大地生長,當中國承建的光伏電站點亮阿聯酋的燈光,當中國的綠色防控技術讓斯里蘭卡的茶葉香飄遠方……這一理念正一步步從中國走向世界! 

  8月10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共同發布《綠水青山繪就美麗畫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和行動指南。中國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立足實踐形成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今日的浙江安吉余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不斷實現精彩蝶變,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生動注腳。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時,看到余村之變后說:“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余村人開始認識到美麗環境就是生產力,只有算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賬、長遠賬、綜合賬,才能既保護綠水青山,又帶來金山銀山。”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去年,余村接待游客達12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0萬元。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論積淀和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原創性、標識性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中國把美麗作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連續多年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優美生態環境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和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通過轉變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綠水青山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過程中的優化和引領作用。中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互促共進。中國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在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造性地將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探索出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等新型扶貧模式,為中國蹚出了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生態脫貧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生態文化。文化是一種自覺自為的修養,是一個國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為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養分。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立足自身國情和發展實踐形成的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獨特的思想魅力。這一理念創新和突破了現代環境經濟理論,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將推動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就在于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中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穩定運行,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中國以一系列切實舉措,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新時代以來,中國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謀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同時,中國堅持把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在中國各地蔚然成風。

  如何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報告指出,20年來,各地探索形成“護綠換金”“聚綠成金”“借綠生金”等轉化路徑,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和發展模式。

  ——“護綠換金”,強調“守護和增加綠色即創造財富”,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前提,通過政府主導的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政策激勵等方式,直接獲得經濟回報。

  中國很早就開始探索生態保護補償,中央財政補償力度持續加大的同時,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也逐步探索推廣開來。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簽訂了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涉及長江、黃河等多個跨省流域(河段)。

  ——“聚綠成金”,強調“發展綠色產業即創造財富”,通過技術創新、品牌打造、延伸產業鏈,放大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資源從“潛在價值”向“現實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經濟模式。

  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或三產融合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全國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67.6億人次,總收入4814.2億元,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到7.8萬個,推出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597個。

  ——“借綠生金”,強調“發展綠色市場和綠色金融即創造財富”,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撐和金融創新,推動生態資源參與市場流通,形成“資源-資產-資本”的轉化鏈條,最終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當前,中國已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首位,綠色債券規模領先全球。

      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擘畫藍圖

  在報告發布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云飛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時具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向,有效破解了貧困和環境、發展和保護、立己和達人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引導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思想財富和價值共識。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回應生態文明世界之問,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認識,為世界各國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全人類努力超越工業革命及其后的消費模式,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更高發展階段指明了路徑方向。

  這一理念高度契合全球綠色發展理念,對人類永續發展的深刻洞見超越了地域界限,與各國自身發展戰略及全球核心議程產生了顯著的協同效應。

  這一理念深刻啟迪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自身跨越式發展、實現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鑒,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新選擇。

  在應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挑戰中,中國以切實的中國行動、中國力量,激發綠色轉型活力,引領全球環境治理。

  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個別國家的政策倒退為綠色轉型增添了不確定性。中國始終以負責任姿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穩定性。中國堅持領導人氣候外交,積極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堅持公正轉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支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有力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

  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中國貢獻占比最大,并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一大批標志性能源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造福當地人民。

  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到保護臭氧層,從遏制塑料污染到保護濕地生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軍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其蘊含的普遍真理和成功實踐,為化解全球生態危機、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智庫報告解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
    2025/8/11 9:54:02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時代樂章——智庫報告解析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

      新華社記者高敬、鄭可意

      山川湖海訴說生態故事,萬物共生書寫美麗傳奇。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到安吉縣的小山村余村調研。聽聞村里關停了污染環境的礦山,開始發展生態旅游,習近平表示肯定,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理念的思想星火,從浙北山村走向全國,成為照亮中國發展道路的綠色燈塔,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當來自中國的菌草在非洲大地生長,當中國承建的光伏電站點亮阿聯酋的燈光,當中國的綠色防控技術讓斯里蘭卡的茶葉香飄遠方……這一理念正一步步從中國走向世界! 

      8月10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共同發布《綠水青山繪就美麗畫卷——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創新與世界意義》智庫報告。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和行動指南。中國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條綠色發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立足實踐形成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今日的浙江安吉余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不斷實現精彩蝶變,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生動注腳。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時,看到余村之變后說:“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余村人開始認識到美麗環境就是生產力,只有算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賬、長遠賬、綜合賬,才能既保護綠水青山,又帶來金山銀山。”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去年,余村接待游客達12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0萬元。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論積淀和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原創性、標識性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中國把美麗作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之一,連續多年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優美生態環境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和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通過轉變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綠水青山可以轉化為金山銀山,進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過程中的優化和引領作用。中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互促共進。中國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在這個偉大歷史進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造性地將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探索出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等新型扶貧模式,為中國蹚出了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生態脫貧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種生態文化。文化是一種自覺自為的修養,是一個國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為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養分。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立足自身國情和發展實踐形成的中國自主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獨特的思想魅力。這一理念創新和突破了現代環境經濟理論,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將推動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就在于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中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穩定運行,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中國以一系列切實舉措,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新時代以來,中國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謀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

      同時,中國堅持把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在中國各地蔚然成風。

      如何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報告指出,20年來,各地探索形成“護綠換金”“聚綠成金”“借綠生金”等轉化路徑,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和發展模式。

      ——“護綠換金”,強調“守護和增加綠色即創造財富”,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前提,通過政府主導的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政策激勵等方式,直接獲得經濟回報。

      中國很早就開始探索生態保護補償,中央財政補償力度持續加大的同時,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也逐步探索推廣開來。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簽訂了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涉及長江、黃河等多個跨省流域(河段)。

      ——“聚綠成金”,強調“發展綠色產業即創造財富”,通過技術創新、品牌打造、延伸產業鏈,放大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資源從“潛在價值”向“現實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經濟模式。

      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或三產融合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全國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67.6億人次,總收入4814.2億元,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到7.8萬個,推出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597個。

      ——“借綠生金”,強調“發展綠色市場和綠色金融即創造財富”,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撐和金融創新,推動生態資源參與市場流通,形成“資源-資產-資本”的轉化鏈條,最終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當前,中國已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綠色信貸規模位居世界首位,綠色債券規模領先全球。

          為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擘畫藍圖

      在報告發布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云飛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時具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向,有效破解了貧困和環境、發展和保護、立己和達人等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引導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思想財富和價值共識。

      報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回應生態文明世界之問,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性認識,為世界各國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全人類努力超越工業革命及其后的消費模式,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更高發展階段指明了路徑方向。

      這一理念高度契合全球綠色發展理念,對人類永續發展的深刻洞見超越了地域界限,與各國自身發展戰略及全球核心議程產生了顯著的協同效應。

      這一理念深刻啟迪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指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自身跨越式發展、實現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鑒,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路徑、新選擇。

      在應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挑戰中,中國以切實的中國行動、中國力量,激發綠色轉型活力,引領全球環境治理。

      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個別國家的政策倒退為綠色轉型增添了不確定性。中國始終以負責任姿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穩定性。中國堅持領導人氣候外交,積極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堅持公正轉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支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談判,有力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

      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中,中國貢獻占比最大,并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一大批標志性能源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造福當地人民。

      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到保護臭氧層,從遏制塑料污染到保護濕地生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轉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軍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其蘊含的普遍真理和成功實踐,為化解全球生態危機、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卢氏县| 云南省| 潍坊市| 东莞市| 伊金霍洛旗| 浦县| 龙口市| 建德市| 南京市| 石柱| 新干县| 鄂托克旗| 克山县| 白银市| 吉林市| 张家港市| 昌邑市| 中山市| 理塘县| 新龙县| 泰州市| 海丰县| 鄯善县| 台中市| 汉川市| 崇明县| 昌吉市| 宣恩县| 丰县| 承德县| 五指山市| 奉新县| 陆河县| 广汉市| 壶关县| 紫阳县| 泗洪县| 霍城县| 黄大仙区|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