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社會新聞 > 社會新聞 > 正文

社會新聞

巧設連環陣 敵寇驚斷魂丨焦作抗戰印跡之李屯伏擊戰篇
更新時間:2025/8/30 9:01:42    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8月30日《焦作日報》A02版


李屯伏擊戰中打擊日寇的土炮“老白龍”。

        焦作地區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前哨,在全國和全省的抗戰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崢嶸歲月和抗戰烽火中,懷川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以筋骨為盾,以熱血為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被稱為“焦作地區平型關大捷”的李屯伏擊戰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們回望這段抗戰歷史,聆聽勝利的回響,汲取前行的力量。

        時間回到1938年,在2月至3月間,日軍先后占領了修武、焦作、博愛、沁陽、武陟、孟縣、溫縣,整個焦作地區的廣大平原地帶全部淪陷,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飽受折磨。

        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先后在焦作地區制造了90多起慘案,殺害群眾16.2萬人,燒毀房屋28.5萬間,掠奪焦作的煤炭資源477萬噸,造成其他物質損失難以數計。

        面對日軍的殘暴侵略,焦作軍民奮起抵抗。各個抗日武裝在道清鐵路兩側和廣大沁濟地區廣泛出擊,破壞公路鐵路。1938年4月,日寇改用經過李屯村(現高新區文昌街道李屯村)的古代官道運送軍需物資。為進一步破壞敵人的運輸線,武陟縣人民抗日自衛總隊(后改編為太行南區游擊司令部第四支隊)和國民黨九十七軍一個營聯系商議,決定協同作戰,在武陟縣寧郭北門外設伏,襲擊日寇。

        4月24日,當日軍一輛指揮車一進入伏擊圈,道路兩側麥田里突然槍聲大作,喊聲震天,日軍其余車輛倉皇逃竄。這輛指揮車的油箱被打著了火,2名士兵和1名日軍軍官當場斃命。估計日軍第二天將大規模報復,兩軍商定在李屯村設伏,一舉殲敵。

        伏擊地點為何選在李屯村?

        這里位于修武縣城西,處在由博愛縣到修武縣的古代官道上,日軍常經此處運送軍需物資。此外,李屯村周邊有過去筑的防水、防匪寨墻,整個村子儼如縮小版的古城池,地理位置異常重要。在這里御敵,進可攻,退可守,是打伏擊的好地方。

        當天夜里,在當地地下黨組織的領導和發動下,武陟縣北官莊、馬莊和修武縣楊莊、秦屯、李萬、羅堡、平陵、李屯等十幾個村的群眾,把東西長達7.5公里的官道開挖了100多條橫溝,阻礙敵人行進。同時,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在李屯村進行部署,正面派部分兵力攜輕重機槍各一挺架于西門寨墻上,道路兩側由部隊其余兵力選擇地形,偽裝隱蔽。

        4月25日,200余名日軍分別乘坐70余輛汽車,從博愛據點出發,朝修武縣方向駛去。窮兇極惡的日軍先在寧郭殺害無辜群眾十余人,到楊莊看到路面被挖,一面強迫村民為其填溝,一面繼續東進。

        日軍到李屯村外時,已經是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了。此時,埋伏的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和李屯村民兵早已嚴陣以待。一聲令下,民兵自制土炮“老白龍”、抬槍首先開火,接著所有輕重火器一起射擊,第一輛汽車被打得退到地雷上,引起爆炸,汽車被掀翻到路溝里,第二輛汽車被打壞橫在路上,阻塞了道路。后邊的汽車有的被打著了火,有的癱瘓在路上。突如其來的全線打擊,令敵人暈頭轉向,首尾不能相顧,死傷累累。

        日軍摸不清底細,不敢貿然前進,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丟下汽車,倉皇逃到韓平陵村。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和李屯村民兵愈戰愈勇,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不等敵人喘息,夜襲韓平陵。最終,此戰消滅日軍80余人,擊毀敵汽車68輛,繳獲吉普車1輛、迫擊炮1門,創造了焦作附近平原地區首次殲敵近百人的輝煌戰績,成為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

        在這次伏擊戰中,抗日軍民利用有利地形,給驕橫兇殘的日寇以狠狠打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屯村民兵自制的土炮“老白龍”在這次戰斗中大顯神威,贏得交口稱贊。“老白龍”由生熟混鐵鑄成,長1.7米多,口徑0.3米多,一次可裝火藥約6公斤,鐵蛋、鐵片、子彈頭等尖利硬物數十公斤,威力巨大,它開炮時噴出一條長長的紅白色火焰,猶如一條巨龍,故起名“老白龍”。

        經此一役,焦作地區抗日軍民威震敵膽。據說,經過李屯伏擊戰,“老白龍”威名遠揚,日軍只知道打他們的是“老白龍”,以為“老白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到處要找“老白龍”復仇。

        如今,重走李屯伏擊戰的戰場,這片曾被熱血浸染的土地,承載著懷川兒女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偉大抗戰精神,更激勵著我們向更光明的未來,勇毅前行。

記者 王 穎 實習生 李芳菲

(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供圖)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巧設連環陣 敵寇驚斷魂丨焦作抗戰印跡之李屯伏擊戰篇
    2025/8/30 9:01:42    來源:焦作日報




    2025年8月30日《焦作日報》A02版


    李屯伏擊戰中打擊日寇的土炮“老白龍”。

            焦作地區北依太行,南眺黃河,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前哨,在全國和全省的抗戰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崢嶸歲月和抗戰烽火中,懷川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以筋骨為盾,以熱血為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被稱為“焦作地區平型關大捷”的李屯伏擊戰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們回望這段抗戰歷史,聆聽勝利的回響,汲取前行的力量。

            時間回到1938年,在2月至3月間,日軍先后占領了修武、焦作、博愛、沁陽、武陟、孟縣、溫縣,整個焦作地區的廣大平原地帶全部淪陷,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飽受折磨。

            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先后在焦作地區制造了90多起慘案,殺害群眾16.2萬人,燒毀房屋28.5萬間,掠奪焦作的煤炭資源477萬噸,造成其他物質損失難以數計。

            面對日軍的殘暴侵略,焦作軍民奮起抵抗。各個抗日武裝在道清鐵路兩側和廣大沁濟地區廣泛出擊,破壞公路鐵路。1938年4月,日寇改用經過李屯村(現高新區文昌街道李屯村)的古代官道運送軍需物資。為進一步破壞敵人的運輸線,武陟縣人民抗日自衛總隊(后改編為太行南區游擊司令部第四支隊)和國民黨九十七軍一個營聯系商議,決定協同作戰,在武陟縣寧郭北門外設伏,襲擊日寇。

            4月24日,當日軍一輛指揮車一進入伏擊圈,道路兩側麥田里突然槍聲大作,喊聲震天,日軍其余車輛倉皇逃竄。這輛指揮車的油箱被打著了火,2名士兵和1名日軍軍官當場斃命。估計日軍第二天將大規模報復,兩軍商定在李屯村設伏,一舉殲敵。

            伏擊地點為何選在李屯村?

            這里位于修武縣城西,處在由博愛縣到修武縣的古代官道上,日軍常經此處運送軍需物資。此外,李屯村周邊有過去筑的防水、防匪寨墻,整個村子儼如縮小版的古城池,地理位置異常重要。在這里御敵,進可攻,退可守,是打伏擊的好地方。

            當天夜里,在當地地下黨組織的領導和發動下,武陟縣北官莊、馬莊和修武縣楊莊、秦屯、李萬、羅堡、平陵、李屯等十幾個村的群眾,把東西長達7.5公里的官道開挖了100多條橫溝,阻礙敵人行進。同時,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在李屯村進行部署,正面派部分兵力攜輕重機槍各一挺架于西門寨墻上,道路兩側由部隊其余兵力選擇地形,偽裝隱蔽。

            4月25日,200余名日軍分別乘坐70余輛汽車,從博愛據點出發,朝修武縣方向駛去。窮兇極惡的日軍先在寧郭殺害無辜群眾十余人,到楊莊看到路面被挖,一面強迫村民為其填溝,一面繼續東進。

            日軍到李屯村外時,已經是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了。此時,埋伏的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和李屯村民兵早已嚴陣以待。一聲令下,民兵自制土炮“老白龍”、抬槍首先開火,接著所有輕重火器一起射擊,第一輛汽車被打得退到地雷上,引起爆炸,汽車被掀翻到路溝里,第二輛汽車被打壞橫在路上,阻塞了道路。后邊的汽車有的被打著了火,有的癱瘓在路上。突如其來的全線打擊,令敵人暈頭轉向,首尾不能相顧,死傷累累。

            日軍摸不清底細,不敢貿然前進,一直到天完全黑了,才丟下汽車,倉皇逃到韓平陵村。抗日武裝、國民黨軍和李屯村民兵愈戰愈勇,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不等敵人喘息,夜襲韓平陵。最終,此戰消滅日軍80余人,擊毀敵汽車68輛,繳獲吉普車1輛、迫擊炮1門,創造了焦作附近平原地區首次殲敵近百人的輝煌戰績,成為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

            在這次伏擊戰中,抗日軍民利用有利地形,給驕橫兇殘的日寇以狠狠打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屯村民兵自制的土炮“老白龍”在這次戰斗中大顯神威,贏得交口稱贊。“老白龍”由生熟混鐵鑄成,長1.7米多,口徑0.3米多,一次可裝火藥約6公斤,鐵蛋、鐵片、子彈頭等尖利硬物數十公斤,威力巨大,它開炮時噴出一條長長的紅白色火焰,猶如一條巨龍,故起名“老白龍”。

            經此一役,焦作地區抗日軍民威震敵膽。據說,經過李屯伏擊戰,“老白龍”威名遠揚,日軍只知道打他們的是“老白龍”,以為“老白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到處要找“老白龍”復仇。

            如今,重走李屯伏擊戰的戰場,這片曾被熱血浸染的土地,承載著懷川兒女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偉大抗戰精神,更激勵著我們向更光明的未來,勇毅前行。

    記者 王 穎 實習生 李芳菲

    (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供圖)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崇礼县| 天峻县| 库伦旗| 浦东新区| 巩义市| 仁怀市| 浦城县| 农安县| 开平市| 札达县| 蓬莱市| 汉川市| 陕西省| 贵州省| 收藏| 泰安市| 陆丰市| 肥乡县| 高尔夫| 河西区| 永德县| 双桥区| 钟山县| 萝北县| 乃东县| 松潘县| 保德县| 乐山市| 泰和县| 孙吴县| 西昌市| 渭源县| 霍州市| 凤山市| 永年县| 察隅县| 多伦县| 保山市| 包头市|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