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問道合肥、攀枝花,激情澎湃!
為落實省委關于選派優秀年輕干部交流掛職鍛煉的要求,引導年輕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升能力、錘煉本領,我市從去年5月份開始,分兩批選派50名年輕干部赴安徽合肥、四川攀枝花跟班學習,汲取創新經驗,補齊發展短板。
一年多來,50名年輕干部“跟班”日日夜夜,掀起了一場場頭腦風暴,在合肥“創新”和攀枝花“創特”中打開了格局、提升了能力、收獲了友誼。
問道合肥、攀枝花,任重道遠!
一年多來,所見所聞,都讓他們感嘆:從科創起家到科創發家,合肥“黑馬”無他,就是將“創新”融入城市血脈;攀枝花由山地城市變生態城市,敢闖敢試思維開闊。兩地把劣勢變為優勢,勇當改革先鋒,敢想敢做他人不敢想不敢做之事,這樣的前瞻視野、創新勇氣和容錯機制,增強城市核心動力,激發了一座城市的創新激情和強烈責任感。
對標先進,為了更新觀念、反思差距、迎頭追趕。
50名干部不斷思考、提升、匯總、匯報,拿出“焦作建議”。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結合實際推動“焦作方案”,一批項目落地,機制創新突破,前瞻謀劃發展……創新的火種,正在懷川大地形成燎原之勢。
培育資本招商能力素養
拼經濟,招商引資是關鍵一招。合肥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以投促引、資本招商。這些年,合肥國資平臺在投資領域表現出色,構建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成功探索國有資本引領、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戰新產業的資本循環型政府招商模式。
對比看,我市國有平臺公司及政府投資基金規模小、數量少,專業管理機構和高水平創投人才不足,支撐作用還不夠。市投融資服務中心副主任龐軍杰說,合肥以資本紐帶、股權投資為突破口,吸引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種子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非常值得焦作借鑒。如今,我市正籌劃建立總規模20億元的高質量發展母基金(新質生產力發展基金),發起設立規模5億元新材料產業基金,設立總規模10億元紓困與發展投資基金和總規模2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并依托天使投資基金和深圳前海方舟基金深入合作,打造基金招商深圳飛地“橋頭堡”,探索“基金+基地”的管理運營模式,實現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三鏈合一”,提升資金的運用效率與質量,吸引更多企業融入焦作。
“合肥模式”重點選頭部企業,從而形成產業集群。
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市產業技術科學院院長雷一鳴和龐軍杰多次對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技術轉化平臺孵化企業河南宏泰控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安部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推動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市投融資服務中心、河南宏泰控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四方共建河南省低空經濟先進技術研究院,為我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示范和引擎。
4月10日,在2024全球豫商大會開幕式上,山陽區同合肥鋰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投資35億元的鋰清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項目。簽約的背后,是該區克難攻堅、齊心協力的努力,離不開山陽區百間房街道辦事處主任馮艷芳學習合肥抓招商的思路突破。
“一聽項目就兩眼放光”,這種和合肥干部一樣“像打了雞血”的狀態,在馮艷芳身上很突出。鋰清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項目專注于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面對項目是否環保的質疑與反對之聲,她不畏艱難,白天趕路考察,晚上熬夜查閱權威依據,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馮艷芳只是赴先進地區學習的青年干部的代表。他們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研究合肥各類政策文件70余份,赴400余家企業和機構調研、座談80余次,梳理合肥發展邏輯起點為我所用。
去年以來,他們聯系拜訪河南商會、河南理工大學校友會等平臺資源開展交流,邀請合肥企業來焦作合作交流18次。其中,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兩次派人赴焦洽談,意向以資金入股和技術合作的方式與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孟州市)合作……截至目前,在談合作項目達8個。
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主任崔奎說,學習合肥打造新型招商模式,解決項目“招什么”“誰來招”“落哪兒”“如何落”等做法,推進全要素招商,我市制定了《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及支持政策確認辦法》,對各縣(市、區)每月招商情況進行排名,推動市直部門參與招商,形成“市縣聯動、內外一體”的全新模式。
培育“倒逼成果服務產業”的科創生態
合肥從頂層設計、金融支撐、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層面出發,讓科創成果轉化這個“老大難”實現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如何將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融合,倒逼成果轉化為產業創新服務?
溫縣兩名青年干部感觸頗深:“去合肥學習之前,我們只考慮引入、植入一些項目。通過學習,我們將重點轉到抓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今年,溫縣探索建立了以“政府引導+平臺搭橋+高校研發+企業參與”為核心的成果轉化機制,共同規劃成立食品產業研究院,讓溫縣“食品藥品之都”戰略駛上全新賽道。溫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任振興說,溫縣研究院將成為集行業交流、技術合作、成果對接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精準決策響應和服務支持。
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必須成為產業發展的先導。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宋歌說,學習借鑒合肥市構建“全市一盤棋”大科技工作格局的經驗做法,我市將原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調整為市委科技委員會,統籌全市科技創新“一盤棋”,為有效解決政府與市場、科技與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提供保障。當前,“345”創新行動正加快推進焦作新質生產力發展。
隨著青年干部學習成果的轉化,創新之風吹拂我市各領域。高新區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已與上海技術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技術交易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業資源組網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博愛縣盤活縣城停車位等公共資源,由國有平臺和省城發公司合作成立運營公司,目前已簽訂框架協議;修武縣開發智慧督察APP“賽馬機制”,有效監督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武陟縣西陶鎮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開發運行“為企服務”線上平臺……據初步統計,參照我市赴兩地干部建議,我市已實施20多項創新舉措。
站位“未來十年看焦作”的前瞻布局
合肥贏在哪兒?前瞻布局發揮關鍵作用。合肥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產業發展方向布局戰新產業,形成了“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的現象級產業地標。我市正在學習合肥因地制宜配置資源,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和弦共振的大產業思維。
站位未來十年看今天的焦作,建設太行生態新城,是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城市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決策。
我市選派5名青年干部赴攀枝花市跟班學習山地城市建設經驗,結合焦作實際都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張邦寬建議,加大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打造集康養旅游、農事體驗、休閑度假、文化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業態,形成綜合聯動新產能,實現“建設一個太行山地新城帶動整個城市”的目標。
市城管部門借鑒攀枝花經驗,將在城市管理上實施多項成果轉化。市城市管理執法支隊支隊長趙立波舉例說,學習攀枝花的“城市啄木鳥”行動,搭建市民“隨手拍”平臺,有效解決城市“微細病”問題;學習攀枝花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綜合民生服務模式,我市啟動了城市智慧停車建設項目,緩解停車難、停車亂、供需矛盾突出等民生問題。
站穩能發揮自己比較優勢的賽道,才是發展的王道。立足焦作實際,我市正圍繞“三十工程”下大力氣抓項目建設、產業轉型、開放招商、營商環境優化……全域全系統圍繞核心產業和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全力推進。
為更好落實成果轉化,市委組織部建立了學習成果匯報機制,分層凝練適合我市的“焦作建議”;建立學習成果轉化臺賬,圍繞臺賬推進學習成果轉化,進一步堅定全市干部“跳起來摘桃子”的強大信心,激活全市經濟社會加速跑的核心動能。
(記者 王言 李曉軍 通訊員 賈根明)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問道合肥、攀枝花,激情澎湃!
為落實省委關于選派優秀年輕干部交流掛職鍛煉的要求,引導年輕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升能力、錘煉本領,我市從去年5月份開始,分兩批選派50名年輕干部赴安徽合肥、四川攀枝花跟班學習,汲取創新經驗,補齊發展短板。
一年多來,50名年輕干部“跟班”日日夜夜,掀起了一場場頭腦風暴,在合肥“創新”和攀枝花“創特”中打開了格局、提升了能力、收獲了友誼。
問道合肥、攀枝花,任重道遠!
一年多來,所見所聞,都讓他們感嘆:從科創起家到科創發家,合肥“黑馬”無他,就是將“創新”融入城市血脈;攀枝花由山地城市變生態城市,敢闖敢試思維開闊。兩地把劣勢變為優勢,勇當改革先鋒,敢想敢做他人不敢想不敢做之事,這樣的前瞻視野、創新勇氣和容錯機制,增強城市核心動力,激發了一座城市的創新激情和強烈責任感。
對標先進,為了更新觀念、反思差距、迎頭追趕。
50名干部不斷思考、提升、匯總、匯報,拿出“焦作建議”。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結合實際推動“焦作方案”,一批項目落地,機制創新突破,前瞻謀劃發展……創新的火種,正在懷川大地形成燎原之勢。
培育資本招商能力素養
拼經濟,招商引資是關鍵一招。合肥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以投促引、資本招商。這些年,合肥國資平臺在投資領域表現出色,構建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成功探索國有資本引領、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戰新產業的資本循環型政府招商模式。
對比看,我市國有平臺公司及政府投資基金規模小、數量少,專業管理機構和高水平創投人才不足,支撐作用還不夠。市投融資服務中心副主任龐軍杰說,合肥以資本紐帶、股權投資為突破口,吸引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種子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非常值得焦作借鑒。如今,我市正籌劃建立總規模20億元的高質量發展母基金(新質生產力發展基金),發起設立規模5億元新材料產業基金,設立總規模10億元紓困與發展投資基金和總規模2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并依托天使投資基金和深圳前海方舟基金深入合作,打造基金招商深圳飛地“橋頭堡”,探索“基金+基地”的管理運營模式,實現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三鏈合一”,提升資金的運用效率與質量,吸引更多企業融入焦作。
“合肥模式”重點選頭部企業,從而形成產業集群。
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市產業技術科學院院長雷一鳴和龐軍杰多次對接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技術轉化平臺孵化企業河南宏泰控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安部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推動市產業技術科學院、市投融資服務中心、河南宏泰控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四方共建河南省低空經濟先進技術研究院,為我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示范和引擎。
4月10日,在2024全球豫商大會開幕式上,山陽區同合肥鋰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投資35億元的鋰清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項目。簽約的背后,是該區克難攻堅、齊心協力的努力,離不開山陽區百間房街道辦事處主任馮艷芳學習合肥抓招商的思路突破。
“一聽項目就兩眼放光”,這種和合肥干部一樣“像打了雞血”的狀態,在馮艷芳身上很突出。鋰清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項目專注于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面對項目是否環保的質疑與反對之聲,她不畏艱難,白天趕路考察,晚上熬夜查閱權威依據,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馮艷芳只是赴先進地區學習的青年干部的代表。他們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研究合肥各類政策文件70余份,赴400余家企業和機構調研、座談80余次,梳理合肥發展邏輯起點為我所用。
去年以來,他們聯系拜訪河南商會、河南理工大學校友會等平臺資源開展交流,邀請合肥企業來焦作合作交流18次。其中,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兩次派人赴焦洽談,意向以資金入股和技術合作的方式與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孟州市)合作……截至目前,在談合作項目達8個。
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主任崔奎說,學習合肥打造新型招商模式,解決項目“招什么”“誰來招”“落哪兒”“如何落”等做法,推進全要素招商,我市制定了《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及支持政策確認辦法》,對各縣(市、區)每月招商情況進行排名,推動市直部門參與招商,形成“市縣聯動、內外一體”的全新模式。
培育“倒逼成果服務產業”的科創生態
合肥從頂層設計、金融支撐、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層面出發,讓科創成果轉化這個“老大難”實現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如何將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融合,倒逼成果轉化為產業創新服務?
溫縣兩名青年干部感觸頗深:“去合肥學習之前,我們只考慮引入、植入一些項目。通過學習,我們將重點轉到抓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今年,溫縣探索建立了以“政府引導+平臺搭橋+高校研發+企業參與”為核心的成果轉化機制,共同規劃成立食品產業研究院,讓溫縣“食品藥品之都”戰略駛上全新賽道。溫縣商務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任振興說,溫縣研究院將成為集行業交流、技術合作、成果對接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精準決策響應和服務支持。
實現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必須成為產業發展的先導。市科技局四級調研員宋歌說,學習借鑒合肥市構建“全市一盤棋”大科技工作格局的經驗做法,我市將原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調整為市委科技委員會,統籌全市科技創新“一盤棋”,為有效解決政府與市場、科技與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提供保障。當前,“345”創新行動正加快推進焦作新質生產力發展。
隨著青年干部學習成果的轉化,創新之風吹拂我市各領域。高新區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已與上海技術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技術交易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業資源組網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博愛縣盤活縣城停車位等公共資源,由國有平臺和省城發公司合作成立運營公司,目前已簽訂框架協議;修武縣開發智慧督察APP“賽馬機制”,有效監督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武陟縣西陶鎮成立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開發運行“為企服務”線上平臺……據初步統計,參照我市赴兩地干部建議,我市已實施20多項創新舉措。
站位“未來十年看焦作”的前瞻布局
合肥贏在哪兒?前瞻布局發揮關鍵作用。合肥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產業發展方向布局戰新產業,形成了“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的現象級產業地標。我市正在學習合肥因地制宜配置資源,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和弦共振的大產業思維。
站位未來十年看今天的焦作,建設太行生態新城,是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城市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決策。
我市選派5名青年干部赴攀枝花市跟班學習山地城市建設經驗,結合焦作實際都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張邦寬建議,加大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力度,打造集康養旅游、農事體驗、休閑度假、文化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業態,形成綜合聯動新產能,實現“建設一個太行山地新城帶動整個城市”的目標。
市城管部門借鑒攀枝花經驗,將在城市管理上實施多項成果轉化。市城市管理執法支隊支隊長趙立波舉例說,學習攀枝花的“城市啄木鳥”行動,搭建市民“隨手拍”平臺,有效解決城市“微細病”問題;學習攀枝花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綜合民生服務模式,我市啟動了城市智慧停車建設項目,緩解停車難、停車亂、供需矛盾突出等民生問題。
站穩能發揮自己比較優勢的賽道,才是發展的王道。立足焦作實際,我市正圍繞“三十工程”下大力氣抓項目建設、產業轉型、開放招商、營商環境優化……全域全系統圍繞核心產業和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全力推進。
為更好落實成果轉化,市委組織部建立了學習成果匯報機制,分層凝練適合我市的“焦作建議”;建立學習成果轉化臺賬,圍繞臺賬推進學習成果轉化,進一步堅定全市干部“跳起來摘桃子”的強大信心,激活全市經濟社會加速跑的核心動能。
(記者 王言 李曉軍 通訊員 賈根明)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