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百年奮斗路 百城訪初心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一口井崛起 一座城
更新時間:2021-5-10 16:36:29    來源:焦作日報



  克拉瑪依市新貌。 
 
 



  1958年國慶節,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石油地質隊在沙漠舉行升國旗儀式。
  (本欄照片均由克拉瑪依日報社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到這里勒住馬我瞭望過你,茫茫的戈壁像無邊的火海,我趕緊轉過臉,向別處走去,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你沒有歌聲沒有鮮花沒有人跡……”這首曾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的《克拉瑪依之歌》,反映了克拉瑪依昔日的荒涼和建設者創業戈壁灘的艱苦歷程。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意為“黑油”。

  1955年7月,由8個民族36名工人組成的“青年鉆井隊”挺進克拉瑪依。這里荒無人煙,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最高溫度超過50攝氏度,冬天低溫達零下40攝氏度,用水要到40公里外用駱駝馱,十三級大風能把帳篷刮起。

  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青年鉆井隊打出了克拉瑪依一號井。一號井位于克拉瑪依市區東南,1955年10月29日,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日初產原油3.7噸,成為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的標志。在1956年的國慶典禮上,書寫著“1956年發現的大油田——克拉瑪依”的大型彩車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新中國的第一大油田誕生了!

  如今,克拉瑪依一號井已經成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克拉瑪依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點。2017年10月,克拉瑪依一號井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作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克拉瑪依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和豐富的石油工業歷史文化,為發展獨特的紅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克拉瑪依人與生俱來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激勵克拉瑪依市繼承先賢、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精神武器與動力之源,也全部化為以一號井為主體的紅色旅游精神內涵。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搶抓紅色旅游發展良好契機,充分整合轄區內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經典線路、石油工業主題線路、研學體驗線路等多條經典旅游線路,受到了全國各地游客的喜歡。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克拉瑪依市以一號井為核心要素的石油工業紅色旅游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累計旅游接待游客達588.3萬人次,增長40.9%。尤其是境外游客人數及疆外游客呈逐年遞增趨勢,占比約為38.67%。紅色旅游已成為克拉瑪依市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11月16日,“克拉瑪依一號井紅色旅游典型案例”以“創新創意引領紅色旅游規模集聚發展”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60多年來,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新世紀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連續28年原油生產箭頭朝上,持續18年穩產千萬噸以上……令世人驚嘆!而今,隨著瑪湖和吉木薩爾兩個10億噸級大油區的發現,克拉瑪依再上潮頭。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克拉瑪依市與油田相伴相生,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榮譽“花落”克拉瑪依,美麗油城令世人矚目。

  克拉瑪依市如今已建成全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已形成集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石油煉制、石化下游產品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石油工業體系。同時,克拉瑪依市加快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產業結構優化,日益成為一座經濟充滿活力、環境充滿魅力、社會繁榮和諧、人民生活富裕的新興現代化石油城市。

  如今的克拉瑪依,城市美麗潔凈,現代氣息濃郁,克拉瑪依河仿佛一條玉帶鑲嵌城中,河兩岸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市民悠然漫步。入夜,噴泉廣場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噴出的五彩水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宛如江南水鄉。

  從呂遠《克拉瑪依之歌》中“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一片荒漠戈壁,到易中天《克拉瑪依賦》中“嫵媚千姿,可比綠野將萌;風情萬種,最是華燈初上……是塞北卻似江南,無漁舟而有晚唱”的人間勝景,克拉瑪依這個中國石油工業的西圣地、祖國大西北的一顆黑寶石,正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首席記者 張兆耕)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一口井崛起 一座城
    2021-5-10 16:36:29    來源:焦作日報



      克拉瑪依市新貌。 
     
     



      1958年國慶節,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石油地質隊在沙漠舉行升國旗儀式。
      (本欄照片均由克拉瑪依日報社提供)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到這里勒住馬我瞭望過你,茫茫的戈壁像無邊的火海,我趕緊轉過臉,向別處走去,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你沒有歌聲沒有鮮花沒有人跡……”這首曾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的《克拉瑪依之歌》,反映了克拉瑪依昔日的荒涼和建設者創業戈壁灘的艱苦歷程。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意為“黑油”。

      1955年7月,由8個民族36名工人組成的“青年鉆井隊”挺進克拉瑪依。這里荒無人煙,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最高溫度超過50攝氏度,冬天低溫達零下40攝氏度,用水要到40公里外用駱駝馱,十三級大風能把帳篷刮起。

      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青年鉆井隊打出了克拉瑪依一號井。一號井位于克拉瑪依市區東南,1955年10月29日,一號井噴出工業油流,日初產原油3.7噸,成為克拉瑪依油田發現的標志。在1956年的國慶典禮上,書寫著“1956年發現的大油田——克拉瑪依”的大型彩車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新中國的第一大油田誕生了!

      如今,克拉瑪依一號井已經成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克拉瑪依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點。2017年10月,克拉瑪依一號井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作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克拉瑪依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和豐富的石油工業歷史文化,為發展獨特的紅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克拉瑪依人與生俱來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激勵克拉瑪依市繼承先賢、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精神武器與動力之源,也全部化為以一號井為主體的紅色旅游精神內涵。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搶抓紅色旅游發展良好契機,充分整合轄區內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經典線路、石油工業主題線路、研學體驗線路等多條經典旅游線路,受到了全國各地游客的喜歡。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克拉瑪依市以一號井為核心要素的石油工業紅色旅游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累計旅游接待游客達588.3萬人次,增長40.9%。尤其是境外游客人數及疆外游客呈逐年遞增趨勢,占比約為38.67%。紅色旅游已成為克拉瑪依市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11月16日,“克拉瑪依一號井紅色旅游典型案例”以“創新創意引領紅色旅游規模集聚發展”成功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60多年來,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新世紀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連續28年原油生產箭頭朝上,持續18年穩產千萬噸以上……令世人驚嘆!而今,隨著瑪湖和吉木薩爾兩個10億噸級大油區的發現,克拉瑪依再上潮頭。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克拉瑪依市與油田相伴相生,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榮譽“花落”克拉瑪依,美麗油城令世人矚目。

      克拉瑪依市如今已建成全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已形成集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石油煉制、石化下游產品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石油工業體系。同時,克拉瑪依市加快推進城市轉型升級和經濟產業結構優化,日益成為一座經濟充滿活力、環境充滿魅力、社會繁榮和諧、人民生活富裕的新興現代化石油城市。

      如今的克拉瑪依,城市美麗潔凈,現代氣息濃郁,克拉瑪依河仿佛一條玉帶鑲嵌城中,河兩岸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市民悠然漫步。入夜,噴泉廣場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噴出的五彩水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宛如江南水鄉。

      從呂遠《克拉瑪依之歌》中“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一片荒漠戈壁,到易中天《克拉瑪依賦》中“嫵媚千姿,可比綠野將萌;風情萬種,最是華燈初上……是塞北卻似江南,無漁舟而有晚唱”的人間勝景,克拉瑪依這個中國石油工業的西圣地、祖國大西北的一顆黑寶石,正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首席記者 張兆耕)

    文章編輯:劉佳 
     
    相關信息:
    高揚克拉瑪依精神之帆
    “西藏解放第一村”的滄桑巨變
    短評始終不渝跟黨走
    從磨難中奮起的萬州力量
    不忘來時路 再鑄新輝煌
    宿州捷報續凱歌
    短評 根植人民走向新勝利
    紅色赤岸映照魚水深情
    魚水情深寫新篇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新巴尔虎左旗| 独山县| 株洲市| 内丘县| 揭阳市| 灵璧县| 天长市| 准格尔旗| 淮安市| 锡林郭勒盟| 靖远县| 师宗县| 曲麻莱县| 涟水县| 夏邑县| 崇明县| 和田县| 专栏| 长岭县| 鄂托克前旗| 延津县| 绵阳市| 澎湖县| 洛浦县| 永丰县| 茌平县| 专栏| 泰顺县| 宁城县| 织金县| 运城市| 自治县| 盐城市| 宜宾县| 洱源县| 宜兰县| 盐池县| 图木舒克市| 公安县| 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