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新華述評 | 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四
更新時間:2023-6-23 20:01:3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 題: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

“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把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合,賦予道路制度以民族的血脈,賦予理想信念以文明的底蘊,彰顯了“走自己的路”的強大底氣和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

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前夕,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迎來參觀高峰。

序廳內,巨幅漆畫《長城頌》氣勢恢弘。巍巍長城盤旋而上,象征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初心永駐的寫照。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在薪火相傳中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路向前。

近代以后,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遭遇深重危機,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文化選擇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走出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這條道路,不忘本來,面向未來。

河北阜平,地處太行山區。史料記載,“阜”為興旺昌盛之意,寄托著世世代代阜平人的強烈愿望。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向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十年間,曾經的“貧中之貧”蝶變成黃土生金之地。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當中華民族完成了徹底擺脫貧困的奇跡一躍、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詩經》中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超越夢想、照進現實。

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信念、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緊密凝結在一起,激蕩起中華兒女的強烈共鳴,匯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走自己的路愈發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一百多年來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道路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思考,提出了許多重大論斷、重要思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園,始建于1183年,如今用于展示宋代理學家朱熹生平和成就。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園內展示著朱熹對《孟子》所作注解。2018年6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借用這句話,詮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價值理念相通,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確立。

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厚情懷,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科學判斷,再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踐行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遼闊的華夏大地,海岸如弓,江河似箭。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離不開長江黃河的滋養哺育。

從提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確立國家的“江河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突出地位,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上承千百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發展實踐相結合,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中,一部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格外珍貴。

這是2019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時收到的國禮。法國總統馬克龍介紹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給予啟發。

中外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盡管差異巨大,卻常有相通互鑒之處。

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這一論斷愈發顯現科學價值。

10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期間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10年間,這一理念產生日益廣泛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奮進新征程的號召。

中國式現代化,從何而來,走向何處?

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中來到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蘭臺洞庫2號庫里,首次同臺展示了《四庫全書》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全面呈現《四庫全書》風貌,實現“四閣四庫合璧”。

今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叮囑工作人員:“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中華民族的一些典籍在歲月侵蝕中已經失去了不少,留下來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珍惜好,把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則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

廣東茂名,傳承千年的荔枝之鄉。今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查看鄉村產業發展情況,展望美好圖景:“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錢賺得再多,不講精神文明不行,我們的鄉風民俗要文明;生態和經濟要和諧,‘個體現代化、村里臟亂差’不行……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一席話,道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而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今年2月7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今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第四次訪華,第一站抵達上海,參觀了華為公司,對中國在5G等領域發展成就深表欽佩。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表明,發展沒有單一的藥方,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其歷史挑戰和自身實力走自己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循大道,至萬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必將乘風破浪,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彼岸。(記者趙超、熊爭艷、孫少龍、王鵬)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新華述評 | 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四
2023-6-23 20:01:3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 題: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系列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

“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把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有機結合,賦予道路制度以民族的血脈,賦予理想信念以文明的底蘊,彰顯了“走自己的路”的強大底氣和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

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前夕,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迎來參觀高峰。

序廳內,巨幅漆畫《長城頌》氣勢恢弘。巍巍長城盤旋而上,象征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初心永駐的寫照。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在薪火相傳中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路向前。

近代以后,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遭遇深重危機,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也是文化選擇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走出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這條道路,不忘本來,面向未來。

河北阜平,地處太行山區。史料記載,“阜”為興旺昌盛之意,寄托著世世代代阜平人的強烈愿望。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向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十年間,曾經的“貧中之貧”蝶變成黃土生金之地。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當中華民族完成了徹底擺脫貧困的奇跡一躍、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詩經》中的千古吟唱在社會主義中國超越夢想、照進現實。

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信念、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美好期盼緊密凝結在一起,激蕩起中華兒女的強烈共鳴,匯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走自己的路愈發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一百多年來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道路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思考,提出了許多重大論斷、重要思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園,始建于1183年,如今用于展示宋代理學家朱熹生平和成就。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園內展示著朱熹對《孟子》所作注解。2018年6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借用這句話,詮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價值理念相通,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確立。

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厚情懷,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科學判斷,再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踐行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遼闊的華夏大地,海岸如弓,江河似箭。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離不開長江黃河的滋養哺育。

從提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確立國家的“江河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突出地位,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上承千百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發展實踐相結合,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中,一部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格外珍貴。

這是2019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時收到的國禮。法國總統馬克龍介紹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給予啟發。

中外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盡管差異巨大,卻常有相通互鑒之處。

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這一論斷愈發顯現科學價值。

10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期間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10年間,這一理念產生日益廣泛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奮進新征程的號召。

中國式現代化,從何而來,走向何處?

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中來到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蘭臺洞庫2號庫里,首次同臺展示了《四庫全書》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古籍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全面呈現《四庫全書》風貌,實現“四閣四庫合璧”。

今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叮囑工作人員:“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中華民族的一些典籍在歲月侵蝕中已經失去了不少,留下來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珍惜好,把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則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

廣東茂名,傳承千年的荔枝之鄉。今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查看鄉村產業發展情況,展望美好圖景:“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錢賺得再多,不講精神文明不行,我們的鄉風民俗要文明;生態和經濟要和諧,‘個體現代化、村里臟亂差’不行……鄉村振興要和這些‘國之大者’結合起來。”

一席話,道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而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今年2月7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深刻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今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第四次訪華,第一站抵達上海,參觀了華為公司,對中國在5G等領域發展成就深表欽佩。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表明,發展沒有單一的藥方,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其歷史挑戰和自身實力走自己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循大道,至萬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必將乘風破浪,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彼岸。(記者趙超、熊爭艷、孫少龍、王鵬)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南平市| 龙里县| 当阳市| 太仆寺旗| 湟源县| 长葛市| 五原县| 大方县| 正阳县| 海南省| 元阳县| 封开县| 保亭| 灌南县| 河津市| 天气| 淮北市| 临安市| 景宁| 吴江市| 谷城县| 邹城市| 汕头市| 元谋县| 缙云县| 京山县| 营口市| 瓦房店市| 手游| 上思县| 景宁| 巴里| 奈曼旗| 宁明县| 余庆县| 河源市| 成安县| 翁牛特旗| 利川市|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