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千萬工程”塑造美麗鄉村
更新時間:2023-5-27 16:00:13    來源:新華社

    ◇2018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多次講過,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年來,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整治范圍不斷延伸,從最初的1萬個左右行政村,推廣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涵不斷豐富,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進步,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強化數字賦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城創和美”的生動局面。

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生態環境成為資源要素,綠色成為浙江鄉村的鮮明發展底色。

近年來,浙江以“千萬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標志著“千萬工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

堅持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千萬工程”部署落實,每年召開一次全省現場會進行現場指導。這已經成為歷屆浙江省委雷打不動的慣例。

image.png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鄔煥慶 方問禹 許舜達 黃筱

初夏江南,風景如畫。

從浙北水鄉,到浙中丘陵,再到浙西南山區,萬千鄉村各美其美,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畫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鋪展。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

這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千萬工程”久久為功、扎實推進,造就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2018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多次講過,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18年9月,“千萬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千萬工程”治理經驗走向全國。

20年來,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整治范圍不斷延伸,從最初的1萬個左右行政村,推廣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涵不斷豐富,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進步,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強化數字賦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城創和美”的生動局面。

農村人居環境深刻重塑,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農民精神面貌持續改善,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年來,“千萬工程”取得明顯成效,不斷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打下堅實基礎。

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浙江成為首個通過國家生態省驗收的省份,農村人居環境測評持續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浙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565元,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90,連續十年縮小。

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鎮的農田(2023 年 5 月 6 日攝)胡肖飛攝 / 本刊

由點到面

重塑省域農村人居環境

剛剛進入21世紀,浙江省浦江縣的人造水晶產業達到了鼎盛。一個縣集聚了2萬多家水晶加工作坊,縣城、街道、鄉村,水晶無處不在。

與此同時,這里的生態幾乎走向絕境:縣域內85%的河流成了“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21世紀初的浙江,民營經濟在全國嶄露頭角,但粗放式增長也給浙江的區域環境帶來了整體性壓力,農村建設和社會發展明顯滯后,浦江是其中的縮影。據省委農辦摸排,當時全省有4000個村莊環境比較好,3萬多個村莊環境比較差。

如何轉變發展理念、調整發展方式,特別是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做起,“千萬工程”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以“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為切入點,由點及面,重塑省域農村人居環境。

推動“污水革命”再現江南水鄉。下決心治理水污染、持續提升水環境質量,是推進“千萬工程”的一條主線。2004年以來,浙江省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動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以治水為突破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2014年以來,浙江累計投入400多億元開展“清三河”“剿滅劣Ⅴ類水”和“美麗河湖”創建等一系列治污行動,讓廣大農村水變干凈、塘歸清澈。

浦江縣“鐵腕治水”,全面整治水晶產業,實行養殖業區域規劃和準入機制,全民參與消滅境內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讓江南水鄉重泛清波。當地水晶企業從2.2萬家減至526家,其中400多家集聚在產業園區發展。

從開辦小作坊到入駐產業園,從業30多年的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福民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這些年眼看著河道流水一天天變清,美麗的浦陽江重回清澈。”

截至2018年底,浙江規劃保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100%。目前,浙江已完成47511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實現日處理能力20噸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鄉村劣V類小微水體基本消除。浙江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全面完成“污水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基本實現應納盡納、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開展“垃圾革命”變廢為寶。在嘉興市海鹽縣通元鎮浦漾村,家家戶戶門前擺放著綠、灰兩色垃圾桶,廚房里放有綠色垃圾桶。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成為全體村民的好習慣。

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導向,浙江持續開展“垃圾革命”,逐步建立戶分類、村收集、就近資源化分類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進規范運維管理,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能力與水平。

“垃圾革命”使浙江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增長、零填埋。截至2022年底,建成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1217個,回收利用率63%,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垃圾分類行政村覆蓋面均達100%。

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的現代農業生態園(2021年7月7日攝)徐昱攝/本刊

推行“廁所革命”倡導文明生活。在浙江金華永康市前倉鎮大陳村,名為“第5空間”的旅游公廁干凈整潔。公廁配備的飲食自動售貨機、經營五金工藝品等旅游商品,實現月均收益近3000元。

這樣的公廁在浙江鄉村并不少見。20年來,浙江農村公廁持續升級。2003年起,按照每年2000個村、50萬戶左右的進度推進農村改廁;2018年起,對全省5萬座農村公廁進行改造提升;2020年,浙江啟動農村公廁服務大提升行動——浙江的農村公廁逐步邁向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

目前,浙江農村衛生廁所、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建有6.7萬座農村公廁,平均每個行政村3座,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

20年來,“千萬工程”推動浙江實現山鄉巨變。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龍頭引領

撬動鄉村振興齒輪

立足生態打響“高山野茶”品牌,在河陽古民居打造網紅“老茶鋪”,利用專業所學幫助農戶設計布展……夏日已至,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農創客”陳詩潔忙得不亦樂乎。

2014年,陳詩潔辭去省城穩定工作,回到老家創業,成立縉云縣農孵茶葉專業合作社、朱子閣家庭農場,以生態為標識建立起種茶、制茶、售茶的農文旅產業鏈。陳詩潔采取股份分紅、茶葉包銷、統一加工、利潤返還等形式,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目前,該合作社種植黃茶基地300多畝,鏈接農戶50多戶,年銷售額達650余萬元。

在浙江鄉村,陳詩潔這樣的“農創客”不勝枚舉。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千萬工程”選擇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啟動點,撬動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齒輪。

深挖生態價值,實現富山養山。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生態環境成為資源要素,綠色成為浙江鄉村的鮮明發展底色。

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曾靠開石礦、辦水泥廠致富的余村村下決心停掉礦山、關掉水泥廠,系統推動復墾復綠、治理水庫、改造村容村貌,持續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村里逐步形成了戶外拓展、休閑會務、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告訴記者,余村村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100萬元,經營性收入突破700萬元,村民發放分紅206萬元。

20年來,浙江廣袤鄉村逐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化通道,“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創新發展,農家樂民宿、農家小吃、鄉村非遺產品等地方特色鄉愁產業蓬勃發展。目前,浙江全省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已接待游客3.9億人次,營業總收入469億元,從業人員達33.4萬人。

年輕人回流,鄉村活力重現。“千萬工程”扭轉了農村環境污染、空心化等趨勢,大量年輕人、資本等發展要素加速流向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大羅山腳下、始建于清代的山根村,是溫州知名的華僑村。前些年,村里農房年久失修,居住條件簡陋,年輕人不斷外流。

2017年,山根村在一場轟轟烈烈的舊村改造中迎來“新生”,曾經的“空心村”成了時尚的“藝術村”。山根音樂藝術小村運營負責人徐子惠介紹,秉承保護性開發原則,村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舊村落原始肌理和老建筑歷史風貌。

修舊的同時,山根村引入多元化業態。“百名店主平均年齡33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業故事。”徐子惠說,山根村已有118家商戶入駐,30多戶村民返鄉創業,一群“文藝青年”經營著咖啡館、特色餐廳、創意工坊、精品民宿等,2022年村集體增收200多萬元。

“千萬工程”促進鄉村更加宜居宜業,為留住原鄉人、喚回歸鄉人、吸引新鄉人提供了前提條件。2021年,浙江啟動“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目前當地選擇回鄉創業創新的大學生農創客數量已超4.7萬名。

提高生活品質,物質富裕精神富足。走進衢州市開化縣金星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村落。該村森林覆蓋率達87%,空氣質量優良率在98%以上。

2008年,金星村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近萬畝村集體山林分給各家各戶。不少村民在家門口開起農家樂和民宿,足不出村就有穩定收入。

“生態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生活。”金星村黨支部委員李君介紹,村民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不到6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42500元,村里還建起文化禮堂、共享書屋、黨建治理館等。

鄉村詩意蝶變,這樣的故事在浙江俯拾皆是。走過20年的非凡實踐,“千萬工程”這項造福千萬農民的民心工程,給農民帶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和美好生活。生態文明理念在六千多萬浙江人的切身感受中日益深入人心。

統籌城鄉

夯實共同富裕基礎

20年來,浙江省以“千萬工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促共進,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鄉—村”體系,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浙江省委一號文件提出,以“千萬工程”統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將提高縣城承載能力與深化“千萬工程”結合起來,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以城帶鄉惠及美麗鄉村。走進衢州市龍游縣詹家鎮浦山村,每幢房子的外墻上都有著別具一格的彩繪圖案。七彩的村莊坐落于綠色田野之中,整潔的村道和庭院勾勒出一道生機勃勃的風景線。

“2013年開始,我們村與杭州蕭山區建立山海協作結對關系。蕭山區十年間持續幫扶450多萬元,推動村里公共設施和產業發展。”浦山村黨支部書記黃偉民說,村里桿線落地、外立面改造、道路拓寬以及配套公廁等工程,都得益于此。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年來浙江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用于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建立起政府投入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市級財政配套補助、縣級財政納入年度預算。

——以工促農發展綠色產業。“買了奔馳寶馬,開在豬糞堆里”“聞到豬氣味,就到了青蓮寺村”“經過我們村,身上就帶著豬糞味”……說起當年污染有多重,嘉興市海鹽縣青蓮寺村村民們記憶猶新。

2013年,嘉興全面開展以“拆違減量”為核心的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三年行動,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和規章制度,以“轉產轉業”為目標探索鄉村產業轉型。

在位于海鹽縣的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部手機、一塊智能大屏就能管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全產業流程,顛覆了人們對生豬養殖業的認知。

“農業生產,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吃飯。”企業養殖事業部運營經理姚江濤說,農村傳統養殖業有了完全不同的模樣。

“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浙江多地以現代工業思路驅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城鄉產業多層次協同。隨著“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行動的開展,城鄉要素雙向通道逐漸打通。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級高水平農業科技示范基地800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6%。

——互促共進邁向共同富裕。在嘉興市嘉善縣姚莊鎮,城與鄉的界線日益淡化。這里已有7000多戶農村居民“帶地進城”,農戶集聚率超過70%;村民想看書,走幾步路就能到圖書館;體育館、文體展覽中心、社會福利養老中心等一系列“幸福工程”相繼落地。

2005年村村通公路,2008年村村通公交,2018年推行城鄉居民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大步趕上城鎮,讓嘉興農民引以為豪。

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在交通、醫療、文化等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城鄉發展共同體探索……浙江城鄉正在加速融合。

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計建成20511家農村文化禮堂,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建成農家書屋25335個,全省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從省到村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布局日臻完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遍及城鄉。

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認為,近年來,浙江以“千萬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標志著“千萬工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

久久為功

踐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2022年度,紹興市柯橋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605元,在浙江90個縣(市、區)中排名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60,是浙江發展最協調均衡的縣(市、區)之一。

柯橋干部坦言,回望“千萬工程”20年非凡歷程,這項龍頭工程倒逼柯橋紡織產業擺脫高能耗、高排放包袱,盡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之路。

剎住粗放式發展慣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闖過“思想關”“利益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黨建引領、黨政主導,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由表及里、塑形鑄魂……20年來,“千萬工程”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打下的扎實基礎、撬動的良性循環、帶來的深遠變化,讓浙江各級黨政干部深受啟迪。

杭州市臨安區太陽鎮太陽米基地旁的一家民宿餐廳,客人在院子里喝茶賞景(2023年3月28日攝)徐昱攝/本刊

自上而下形成組織機制保障。2003年明確實施“千萬工程”建設標準,2014年制定美麗鄉村省級地方標準,2018年出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2021年印發《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十四五”行動計劃(2021-2025年)》,2023年出臺《關于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錨定“千萬工程”,浙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堅持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千萬工程”部署落實,每年召開一次全省現場會進行現場指導。這已經成為歷屆浙江省委雷打不動的慣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浙江自上而下形成了“千萬工程”組織機制保障。

目標務實、循序漸進、規劃引領。2003年至2010年示范引領,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2011年至2020年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2021年以來迭代升級,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生動局面……浙江省委、省政府每五年出臺一個行動計劃,每個階段出臺一個實施意見,針對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顧益康認為,在“千萬工程”20年推進過程中,浙江采取務實、漸進式路徑,注重規劃先行,歷史性與前瞻性相協調,一次性規劃與量力而行推動相統籌,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之間的關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眾胃口,不提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這樣的工作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突出農民主體,堅持群眾視角。農村大,投下的錢未必能見水花;農村窮,沒有可以計算回報的經濟賬;農村偏,建多少盤山公路不如城區一個高架橋顯眼……“千萬工程”持續推進20年的另一個秘訣,在于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把讓廣大農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群眾擁護和參與。

從美麗鄉村到美麗浙江,再到探路美麗中國建設,20年來,浙江久久為功。

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表示,下一步,浙江將有力有效推動“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奮力跑出城鄉融合發展排頭兵的加速度,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更加注重完善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推動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再提升,讓農村群眾享受到現代化建設新成果。

刊于《瞭望》2023年第22期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千萬工程”塑造美麗鄉村
2023-5-27 16:00:13    來源:新華社

    ◇2018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多次講過,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年來,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整治范圍不斷延伸,從最初的1萬個左右行政村,推廣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涵不斷豐富,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進步,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強化數字賦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城創和美”的生動局面。

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生態環境成為資源要素,綠色成為浙江鄉村的鮮明發展底色。

近年來,浙江以“千萬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標志著“千萬工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

堅持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千萬工程”部署落實,每年召開一次全省現場會進行現場指導。這已經成為歷屆浙江省委雷打不動的慣例。

image.png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鄔煥慶 方問禹 許舜達 黃筱

初夏江南,風景如畫。

從浙北水鄉,到浙中丘陵,再到浙西南山區,萬千鄉村各美其美,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畫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鋪展。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

這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千萬工程”久久為功、扎實推進,造就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成效顯著、影響深遠。

2018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多次講過,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018年9月,“千萬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千萬工程”治理經驗走向全國。

20年來,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整治范圍不斷延伸,從最初的1萬個左右行政村,推廣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涵不斷豐富,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引領進步,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強化數字賦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城創和美”的生動局面。

農村人居環境深刻重塑,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農民精神面貌持續改善,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年來,“千萬工程”取得明顯成效,不斷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打下堅實基礎。

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浙江成為首個通過國家生態省驗收的省份,農村人居環境測評持續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浙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565元,連續38年居全國省區第一;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90,連續十年縮小。

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鎮的農田(2023 年 5 月 6 日攝)胡肖飛攝 / 本刊

由點到面

重塑省域農村人居環境

剛剛進入21世紀,浙江省浦江縣的人造水晶產業達到了鼎盛。一個縣集聚了2萬多家水晶加工作坊,縣城、街道、鄉村,水晶無處不在。

與此同時,這里的生態幾乎走向絕境:縣域內85%的河流成了“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21世紀初的浙江,民營經濟在全國嶄露頭角,但粗放式增長也給浙江的區域環境帶來了整體性壓力,農村建設和社會發展明顯滯后,浦江是其中的縮影。據省委農辦摸排,當時全省有4000個村莊環境比較好,3萬多個村莊環境比較差。

如何轉變發展理念、調整發展方式,特別是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做起,“千萬工程”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以“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為切入點,由點及面,重塑省域農村人居環境。

推動“污水革命”再現江南水鄉。下決心治理水污染、持續提升水環境質量,是推進“千萬工程”的一條主線。2004年以來,浙江省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動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以治水為突破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2014年以來,浙江累計投入400多億元開展“清三河”“剿滅劣Ⅴ類水”和“美麗河湖”創建等一系列治污行動,讓廣大農村水變干凈、塘歸清澈。

浦江縣“鐵腕治水”,全面整治水晶產業,實行養殖業區域規劃和準入機制,全民參與消滅境內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讓江南水鄉重泛清波。當地水晶企業從2.2萬家減至526家,其中400多家集聚在產業園區發展。

從開辦小作坊到入駐產業園,從業30多年的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福民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這些年眼看著河道流水一天天變清,美麗的浦陽江重回清澈。”

截至2018年底,浙江規劃保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100%。目前,浙江已完成47511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實現日處理能力20噸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鄉村劣V類小微水體基本消除。浙江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全面完成“污水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基本實現應納盡納、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開展“垃圾革命”變廢為寶。在嘉興市海鹽縣通元鎮浦漾村,家家戶戶門前擺放著綠、灰兩色垃圾桶,廚房里放有綠色垃圾桶。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成為全體村民的好習慣。

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導向,浙江持續開展“垃圾革命”,逐步建立戶分類、村收集、就近資源化分類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進規范運維管理,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能力與水平。

“垃圾革命”使浙江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增長、零填埋。截至2022年底,建成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1217個,回收利用率63%,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垃圾分類行政村覆蓋面均達100%。

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的現代農業生態園(2021年7月7日攝)徐昱攝/本刊

推行“廁所革命”倡導文明生活。在浙江金華永康市前倉鎮大陳村,名為“第5空間”的旅游公廁干凈整潔。公廁配備的飲食自動售貨機、經營五金工藝品等旅游商品,實現月均收益近3000元。

這樣的公廁在浙江鄉村并不少見。20年來,浙江農村公廁持續升級。2003年起,按照每年2000個村、50萬戶左右的進度推進農村改廁;2018年起,對全省5萬座農村公廁進行改造提升;2020年,浙江啟動農村公廁服務大提升行動——浙江的農村公廁逐步邁向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

目前,浙江農村衛生廁所、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建有6.7萬座農村公廁,平均每個行政村3座,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

20年來,“千萬工程”推動浙江實現山鄉巨變。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縣70個、示范鄉鎮724個、風景線743條、特色精品村217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龍頭引領

撬動鄉村振興齒輪

立足生態打響“高山野茶”品牌,在河陽古民居打造網紅“老茶鋪”,利用專業所學幫助農戶設計布展……夏日已至,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農創客”陳詩潔忙得不亦樂乎。

2014年,陳詩潔辭去省城穩定工作,回到老家創業,成立縉云縣農孵茶葉專業合作社、朱子閣家庭農場,以生態為標識建立起種茶、制茶、售茶的農文旅產業鏈。陳詩潔采取股份分紅、茶葉包銷、統一加工、利潤返還等形式,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目前,該合作社種植黃茶基地300多畝,鏈接農戶50多戶,年銷售額達650余萬元。

在浙江鄉村,陳詩潔這樣的“農創客”不勝枚舉。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千萬工程”選擇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啟動點,撬動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齒輪。

深挖生態價值,實現富山養山。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生態環境成為資源要素,綠色成為浙江鄉村的鮮明發展底色。

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曾靠開石礦、辦水泥廠致富的余村村下決心停掉礦山、關掉水泥廠,系統推動復墾復綠、治理水庫、改造村容村貌,持續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村里逐步形成了戶外拓展、休閑會務、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告訴記者,余村村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100萬元,經營性收入突破700萬元,村民發放分紅206萬元。

20年來,浙江廣袤鄉村逐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價值轉化通道,“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創新發展,農家樂民宿、農家小吃、鄉村非遺產品等地方特色鄉愁產業蓬勃發展。目前,浙江全省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已接待游客3.9億人次,營業總收入469億元,從業人員達33.4萬人。

年輕人回流,鄉村活力重現。“千萬工程”扭轉了農村環境污染、空心化等趨勢,大量年輕人、資本等發展要素加速流向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大羅山腳下、始建于清代的山根村,是溫州知名的華僑村。前些年,村里農房年久失修,居住條件簡陋,年輕人不斷外流。

2017年,山根村在一場轟轟烈烈的舊村改造中迎來“新生”,曾經的“空心村”成了時尚的“藝術村”。山根音樂藝術小村運營負責人徐子惠介紹,秉承保護性開發原則,村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舊村落原始肌理和老建筑歷史風貌。

修舊的同時,山根村引入多元化業態。“百名店主平均年齡33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業故事。”徐子惠說,山根村已有118家商戶入駐,30多戶村民返鄉創業,一群“文藝青年”經營著咖啡館、特色餐廳、創意工坊、精品民宿等,2022年村集體增收200多萬元。

“千萬工程”促進鄉村更加宜居宜業,為留住原鄉人、喚回歸鄉人、吸引新鄉人提供了前提條件。2021年,浙江啟動“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目前當地選擇回鄉創業創新的大學生農創客數量已超4.7萬名。

提高生活品質,物質富裕精神富足。走進衢州市開化縣金星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村落。該村森林覆蓋率達87%,空氣質量優良率在98%以上。

2008年,金星村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近萬畝村集體山林分給各家各戶。不少村民在家門口開起農家樂和民宿,足不出村就有穩定收入。

“生態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生活。”金星村黨支部委員李君介紹,村民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不到6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42500元,村里還建起文化禮堂、共享書屋、黨建治理館等。

鄉村詩意蝶變,這樣的故事在浙江俯拾皆是。走過20年的非凡實踐,“千萬工程”這項造福千萬農民的民心工程,給農民帶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和美好生活。生態文明理念在六千多萬浙江人的切身感受中日益深入人心。

統籌城鄉

夯實共同富裕基礎

20年來,浙江省以“千萬工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促共進,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鄉—村”體系,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023年浙江省委一號文件提出,以“千萬工程”統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將提高縣城承載能力與深化“千萬工程”結合起來,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以城帶鄉惠及美麗鄉村。走進衢州市龍游縣詹家鎮浦山村,每幢房子的外墻上都有著別具一格的彩繪圖案。七彩的村莊坐落于綠色田野之中,整潔的村道和庭院勾勒出一道生機勃勃的風景線。

“2013年開始,我們村與杭州蕭山區建立山海協作結對關系。蕭山區十年間持續幫扶450多萬元,推動村里公共設施和產業發展。”浦山村黨支部書記黃偉民說,村里桿線落地、外立面改造、道路拓寬以及配套公廁等工程,都得益于此。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年來浙江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用于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建立起政府投入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市級財政配套補助、縣級財政納入年度預算。

——以工促農發展綠色產業。“買了奔馳寶馬,開在豬糞堆里”“聞到豬氣味,就到了青蓮寺村”“經過我們村,身上就帶著豬糞味”……說起當年污染有多重,嘉興市海鹽縣青蓮寺村村民們記憶猶新。

2013年,嘉興全面開展以“拆違減量”為核心的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三年行動,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和規章制度,以“轉產轉業”為目標探索鄉村產業轉型。

在位于海鹽縣的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部手機、一塊智能大屏就能管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全產業流程,顛覆了人們對生豬養殖業的認知。

“農業生產,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吃飯。”企業養殖事業部運營經理姚江濤說,農村傳統養殖業有了完全不同的模樣。

“千萬工程”推進過程中,浙江多地以現代工業思路驅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城鄉產業多層次協同。隨著“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行動的開展,城鄉要素雙向通道逐漸打通。目前,浙江已建成省級高水平農業科技示范基地800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6%。

——互促共進邁向共同富裕。在嘉興市嘉善縣姚莊鎮,城與鄉的界線日益淡化。這里已有7000多戶農村居民“帶地進城”,農戶集聚率超過70%;村民想看書,走幾步路就能到圖書館;體育館、文體展覽中心、社會福利養老中心等一系列“幸福工程”相繼落地。

2005年村村通公路,2008年村村通公交,2018年推行城鄉居民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大步趕上城鎮,讓嘉興農民引以為豪。

城市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在交通、醫療、文化等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城鄉發展共同體探索……浙江城鄉正在加速融合。

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計建成20511家農村文化禮堂,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建成農家書屋25335個,全省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從省到村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布局日臻完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遍及城鄉。

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認為,近年來,浙江以“千萬工程”為抓手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標志著“千萬工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全新階段。

久久為功

踐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2022年度,紹興市柯橋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605元,在浙江90個縣(市、區)中排名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60,是浙江發展最協調均衡的縣(市、區)之一。

柯橋干部坦言,回望“千萬工程”20年非凡歷程,這項龍頭工程倒逼柯橋紡織產業擺脫高能耗、高排放包袱,盡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之路。

剎住粗放式發展慣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闖過“思想關”“利益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黨建引領、黨政主導,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由表及里、塑形鑄魂……20年來,“千萬工程”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打下的扎實基礎、撬動的良性循環、帶來的深遠變化,讓浙江各級黨政干部深受啟迪。

杭州市臨安區太陽鎮太陽米基地旁的一家民宿餐廳,客人在院子里喝茶賞景(2023年3月28日攝)徐昱攝/本刊

自上而下形成組織機制保障。2003年明確實施“千萬工程”建設標準,2014年制定美麗鄉村省級地方標準,2018年出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規范,2021年印發《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十四五”行動計劃(2021-2025年)》,2023年出臺《關于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錨定“千萬工程”,浙江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堅持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千萬工程”部署落實,每年召開一次全省現場會進行現場指導。這已經成為歷屆浙江省委雷打不動的慣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浙江自上而下形成了“千萬工程”組織機制保障。

目標務實、循序漸進、規劃引領。2003年至2010年示范引領,綜合整治村莊環境,推動鄉村更加整潔有序;2011年至2020年深化提升,推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2021年以來迭代升級,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生動局面……浙江省委、省政府每五年出臺一個行動計劃,每個階段出臺一個實施意見,針對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顧益康認為,在“千萬工程”20年推進過程中,浙江采取務實、漸進式路徑,注重規劃先行,歷史性與前瞻性相協調,一次性規劃與量力而行推動相統籌,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之間的關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眾胃口,不提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這樣的工作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突出農民主體,堅持群眾視角。農村大,投下的錢未必能見水花;農村窮,沒有可以計算回報的經濟賬;農村偏,建多少盤山公路不如城區一個高架橋顯眼……“千萬工程”持續推進20年的另一個秘訣,在于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把讓廣大農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群眾擁護和參與。

從美麗鄉村到美麗浙江,再到探路美麗中國建設,20年來,浙江久久為功。

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表示,下一步,浙江將有力有效推動“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奮力跑出城鄉融合發展排頭兵的加速度,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更加注重完善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推動鄉風文明、鄉村治理再提升,讓農村群眾享受到現代化建設新成果。

刊于《瞭望》2023年第22期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三亚市| 泸西县| 金平| 民和| 宽甸| 邓州市| 蒲江县| 怀仁县| 麟游县| 隆林| 搜索| 西城区| 延安市| 姜堰市| 建水县| 乳山市| 炉霍县| 南通市| 林西县| 玉树县| 玛纳斯县| 汉寿县| 安新县| 文成县| 深州市| 英山县| 舒城县| 那坡县| 进贤县| 京山县| 桃园县| 鄢陵县| 井研县| 贺州市| 邓州市| 大同县| 崇礼县| 五寨县| 台东市|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