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東風萬里繪宏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中國建設述評
更新時間:2023-4-25 8:23:04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碧海掣鯨望巨擘,云天張翼仰高鵬。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從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到黨的二十大擘畫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現代化寄托著多少代中國人對理想社會的矢志追求。

如何走向現代化,這是一個需要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加以審視的開放命題。新時代的中國做出開拓性的回答: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物質主義膨脹、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致力于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看新時代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形成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天宮遨游、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中國人民正昂首闊步踏上現代化的快車道。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世界主要國家都把數字化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開啟我國信息化發展新征程,數字中國建設越來越成為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時代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發展大局,高度重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擘畫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注入強大動力。世界看見,一個活力奔涌的數字中國正在走來。

深刻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超前部署擘畫數字中國建設藍圖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信息革命的時代潮流發生歷史性交匯。如何在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激發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新活力,去贏得更加長遠、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數字中國”這一概念——“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在中國搭建的互聯網國際平臺提出這一概念,成為面向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宣示。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數字中國建設把舵定向、擘畫未來。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數字中國”被首次寫入黨和國家綱領性文件。

兩個月后,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致賀信,深刻闡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在賀信里,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在福建工作時的往事,“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時,作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部署”。

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源自長達幾十年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時光回到本世紀之初,那時,互聯網、計算機在中國遠未普及。人們很難想象,地處中國東南一隅的福建,卻已悄然開始了一場數字化轉型的變革。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信息科技發展趨勢,極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地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部署。他同時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由他擔任組長。次年,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數字福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審議通過“131”計劃,開啟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這也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建設“數字浙江”。習近平同志強調“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制定并實施“八八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打造“百億信息化建設”工程,浙江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試驗田和排頭兵。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時代考卷常答常新。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這一宏闊的圖景中,數字技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領域成為大國競爭的最前沿和新賽場。

置身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對時代大勢的深刻洞察,基于對信息時代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于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決策。

踏上新征程,擘畫新藍圖。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有了里程碑意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

作為黨的二十大后我國信息化領域的首個全面規劃,文件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首次提出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將建設數字中國上升到“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的戰略高度。

這是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方案,這是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舉措。在這份規劃中,數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一一明確:按照“夯實基礎、賦能全局、強化能力、優化環境”的戰略路徑,立足數字中國建設“2522”的整體框架,加強整體布局、整體推進,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藍圖繪就卷已開,江海乘風啟新程。

從“131”計劃、“八八戰略”到“2522”;從東南一隅、之江熱土到神州大地······習近平總書記揮就的“大寫意”被一筆一筆繪制成“工筆畫”,一幅峰巒莽蒼、千帆競發的壯美數字畫卷正在新時代的中國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以數字中國建設構筑發展新優勢,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向縱深發展

在上海,提出“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在浙江,指出“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在安徽,強調“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這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考察調研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謀劃數字中國建設全局,有力指引數字中國建設實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信息化邁入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展開,數字技術正引領和推動著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變革。

——數字中國建設底座不斷夯實

“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薄耙訌姂鹇圆季,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近年來,我國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規;渴,統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約利用水平快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持續打通。

與北京直線距離約300公里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年均氣溫4.3攝氏度,地處“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室外自然冷源和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烏蘭察布市被眾多網信企業選為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可再生能源更豐富的西部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

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231.2萬個,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超算發展水平位于全球第一梯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全國累計建成8000多個純數字化智能變電站······

“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貴州省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探索,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信息時代的石油”,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誰能下好數據這個先手棋,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掌握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文件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相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最顯著的生產要素,對傳統產權、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文件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方面系統性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繪制了數據要素發展的長遠藍圖。

與時俱進地調整與數字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這是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持續向縱深推進的標志性、全局性、戰略性舉措。

《上海市數據條例》《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一批地方數據條例文件密集出臺,各地規范有序推進數據匯聚、共享、開發、開放。

上海數據交易所積極構建數商生態體系,北京建成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交易平臺,深圳數據交易所積極推動數據跨境交易······截至2022年底,全國成立40余家數據交易機構,數據要素市場積極活躍,釋放出澎湃動能。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揮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不斷釋放數據要素潛能,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推動數字化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度融合,積極發揮數字化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發展動力、提升發展質量等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取得顯著成就。

數字經濟乘風起勢——

GDP增速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高速增長,剛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前進中的問題”、經歷“成長中的煩惱”。是沿用老辦法拉動增長,還是尋找新路徑穩量提質?

201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明確“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新常態”,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在這場深刻轉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網信事業寄予厚望!鞍凑招掳l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薄熬W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導方向是數字經濟;網信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一批中國應用引領世界潮流······放眼當下中國,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態風起云涌,新模式爭相登場,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驅動著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效益顯著提升,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數字政務高效協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政務、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明確要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2021年12月印發的《“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政務信息化建設總體邁入以數據賦能、協同治理、智慧決策、優質服務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階段。

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系列重大決策,一項項具體部署,我國數字政務建設駛入快車道。

電子社?、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一系列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跨省通辦”。

“北京通”“隨申辦”“浙里辦”“粵省事”“渝快辦”······一大批地方政務服務App優化線上辦事體驗,贏得人民群眾的好感和信賴。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征求、各大網站開設“我為黨的二十大建言獻策”等專欄······網上民意直通車開通,民意表達新渠道不斷暢通。

流動的數據、流暢的體驗,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正給億萬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在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我國電子政務排名從2012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43位,成為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

數字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我國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數字文化消費展現旺盛需求,如何在新形勢下推動文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課題。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從數字藏品到AI繪畫,數字科技推動文化產品新潮流;從虛擬數字人到沉浸式項目,數字科技帶來文化場景新體驗······數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區塊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創造著文化產品新形態。

《典籍里的中國》《國家寶藏》《唐宮夜宴》等節目在互聯網上“圈粉”無數,文物熱、非遺熱等紛紛興起;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電競產業、國產網劇、音視頻作品不斷走出國門、蜚聲海外;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31億,數字文化市場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廣電、智慧圖書館建設深入推進······放眼新時代,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我國數字文化資源不斷豐富,網絡文化精品迭出,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光璀璨奪目。

數字生活美好圖景正在實現——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優化公共服務,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正在惠及更多百姓。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5億,線上辦公用戶規模達5.40億,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數字化生活,正在從曾經的美好憧憬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當前,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數字應用層出不窮,只有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數字社會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

2021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為社會公眾在新時代擁抱數字文明規劃了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建設上線“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平臺”,打造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有效措施,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穩步提升的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數字技術守護綠水青山——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系統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難題。生態興則文明興。信息時代新的趕考之路上,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道必答題。

一項項更綠色智慧的數字技術,正守護著美麗中國。

福建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態云”平臺;重慶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張圖應用平臺建設;陜西建立數字鄉村生態環境管理平臺······各地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用“智慧大腦”保護生態環境,美麗中國頻展新顏。

一場更綠色環保的變革,正在改變著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已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5G基站單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數字電網建設積極推進,國網系統內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超400套;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蓬勃興起······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不斷書寫綠色發展新答卷。

一種更綠色低碳的生活,正成為社會新風尚。

共享單車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選擇;全國網約車用戶規模超4億,車輛使用效率極大提升;各地紛紛推出個人碳賬戶,減碳正式進入個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用實際行動擁抱綠色低碳新生活。

——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搶占信息時代發展主動權、競爭主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薄耙獱孔底株P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多少關切,多少厚望,寄托著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夢想。

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僅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描繪出目標明確、步驟清晰的路線圖。

思之深,行之篤。

山西太鋼,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一度巨額虧損。2017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走進這家企業考察調研。

第一次考察時,“85后”技術員廖席正在進行新項目“手撕鋼”的艱難探索,平均每兩天失敗一次。總書記提出的殷切期望,讓他鼓足創新勇氣。

彼時,“手撕鋼”這種高精尖基礎材料,我國并不具備批量生產能力,一度只能靠高價進口。

三年后,太鋼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鋼”研制成功。再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生產車間,廖席既緊張又興奮。拿起一片“手撕鋼”,總書記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贊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短短幾十年,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澳犹枴绷孔有l星成功發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上榜總數多年蟬聯第一······近年來,我國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牛鼻子”,集中資源力量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構建自立自強的數字創新體系,在部分領域已經形成全球競爭新優勢。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當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席卷全球,與之相隨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深刻認識網絡安全風險、有力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倳浀闹v話擲地有聲、字字千鈞。總書記深刻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首部基礎性、框架性、綜合性法律。此后,我國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出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一批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管理相關重要制度,基本構建起網絡安全政策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

建成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車聯網安全監測實驗平臺;2021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較2020年增長16.6%;全國超500所本科和職業院校開設網絡安全專業;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數字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顯著提高,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不斷優化數字發展環境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一批有競爭力的網信企業。”“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和重視網信企業的發展。

不斷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網信企業的信心之源。

2022年我國GDP達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政府工作報告》點明了2023年我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釋放出推動經濟實現整體好轉、回歸潛在增長率的積極信號。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是網信企業的堅強后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薄耙獔远ú灰浦С志W信企業做大做強。”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召開座談會,支持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會議,明確要加快出臺支持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門相繼推出有力舉措,為網信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服務和保障。

規范與發展,是數字經濟“一體之兩翼”。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但與此同時,侵害個人隱私、平臺壟斷、算法濫用等問題時有出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完成修訂并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數字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持續開展,重拳整治網絡生態突出問題;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等新規,規范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數字法治建設,深入開展網絡空間生態治理,持續提升數字治理水平,為建設數字中國營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

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2022年6月,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

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力營造開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

從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從《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到《金磚國家數字經濟伙伴關系框架》;從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到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從與多國簽署5G合作協議到推進“絲路電商”······中國著力推動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治理進程,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推動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



2022年7月23日,福建福州,以“創新驅動新變革 數字引領新格局”為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

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當今世界,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是順應發展形勢新變化、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時”與“勢”,全面部署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中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全球領先、數字社會服務更加普惠便捷、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

行進十年,非凡十年,新時代的中國巨輪駛入新的歷史航程。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2年10月,新時代的第十個年頭,民族復興行進到關鍵一程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的動員令。

春潮澎湃,激蕩萬千氣象。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持續凝聚發展合力,著力破解基礎性關鍵性難題,不斷增強應對挑戰、抵御風險能力。

——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繪藍圖、定目標、向未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明確清晰路線、指明前進方向。站在新的起點,以數字中國建設為引領,中國已經吹響了向數字時代進軍的號角!

“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浩蕩春風中,2023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激勵億萬人民信心滿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歷史的契機,只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回望“觸網”近三十年,中國迎來歷史性巨變;放眼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洪波涌起、風光無限。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們必將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力譜寫數字中國建設新篇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東風萬里繪宏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中國建設述評
2023-4-25 8:23:04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碧海掣鯨望巨擘,云天張翼仰高鵬。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潮流,從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到黨的二十大擘畫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現代化寄托著多少代中國人對理想社會的矢志追求。

如何走向現代化,這是一個需要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加以審視的開放命題。新時代的中國做出開拓性的回答: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物質主義膨脹、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致力于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看新時代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形成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天宮遨游、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中國人民正昂首闊步踏上現代化的快車道。

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世界主要國家都把數字化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方向。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開啟我國信息化發展新征程,數字中國建設越來越成為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時代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發展大局,高度重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擘畫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注入強大動力。世界看見,一個活力奔涌的數字中國正在走來。

深刻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超前部署擘畫數字中國建設藍圖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信息革命的時代潮流發生歷史性交匯。如何在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激發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新活力,去贏得更加長遠、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數字中國”這一概念——“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痹谥袊罱ǖ幕ヂ摼W國際平臺提出這一概念,成為面向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宣示。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數字中國建設把舵定向、擘畫未來。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數字中國”被首次寫入黨和國家綱領性文件。

兩個月后,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致賀信,深刻闡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在賀信里,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在福建工作時的往事,“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時,作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部署”。

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源自長達幾十年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時光回到本世紀之初,那時,互聯網、計算機在中國遠未普及。人們很難想象,地處中國東南一隅的福建,卻已悄然開始了一場數字化轉型的變革。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刻洞察信息科技發展趨勢,極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地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部署。他同時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由他擔任組長。次年,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數字福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審議通過“131”計劃,開啟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這也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建設“數字浙江”。習近平同志強調“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制定并實施“八八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打造“百億信息化建設”工程,浙江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試驗田和排頭兵。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時代考卷常答常新。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這一宏闊的圖景中,數字技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領域成為大國競爭的最前沿和新賽場。

置身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對時代大勢的深刻洞察,基于對信息時代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于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決策。

踏上新征程,擘畫新藍圖。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有了里程碑意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

作為黨的二十大后我國信息化領域的首個全面規劃,文件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首次提出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將建設數字中國上升到“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的戰略高度。

這是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方案,這是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舉措。在這份規劃中,數字中國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一一明確:按照“夯實基礎、賦能全局、強化能力、優化環境”的戰略路徑,立足數字中國建設“2522”的整體框架,加強整體布局、整體推進,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藍圖繪就卷已開,江海乘風啟新程。

從“131”計劃、“八八戰略”到“2522”;從東南一隅、之江熱土到神州大地······習近平總書記揮就的“大寫意”被一筆一筆繪制成“工筆畫”,一幅峰巒莽蒼、千帆競發的壯美數字畫卷正在新時代的中國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大部署。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以數字中國建設構筑發展新優勢,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向縱深發展

在上海,提出“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在浙江,指出“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在安徽,強調“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這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考察調研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謀劃數字中國建設全局,有力指引數字中國建設實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信息化邁入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展開,數字技術正引領和推動著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變革。

——數字中國建設底座不斷夯實

“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要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近年來,我國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規;渴穑y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約利用水平快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持續打通。

與北京直線距離約300公里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年均氣溫4.3攝氏度,地處“首都一小時”經濟圈,室外自然冷源和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烏蘭察布市被眾多網信企業選為建設大型數據中心的理想之地。

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可再生能源更豐富的西部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

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231.2萬個,基站總量占全球60%以上,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超算發展水平位于全球第一梯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全國累計建成8000多個純數字化智能變電站······

“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貴州省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探索,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信息時代的石油”,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誰能下好數據這個先手棋,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掌握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文件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相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最顯著的生產要素,對傳統產權、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文件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方面系統性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繪制了數據要素發展的長遠藍圖。

與時俱進地調整與數字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這是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持續向縱深推進的標志性、全局性、戰略性舉措。

《上海市數據條例》《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一批地方數據條例文件密集出臺,各地規范有序推進數據匯聚、共享、開發、開放。

上海數據交易所積極構建數商生態體系,北京建成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交易平臺,深圳數據交易所積極推動數據跨境交易······截至2022年底,全國成立40余家數據交易機構,數據要素市場積極活躍,釋放出澎湃動能。

近年來,我國積極發揮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不斷釋放數據要素潛能,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航道。

——推動數字化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度融合,積極發揮數字化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發展動力、提升發展質量等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取得顯著成就。

數字經濟乘風起勢——

GDP增速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高速增長,剛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正面臨“前進中的問題”、經歷“成長中的煩惱”。是沿用老辦法拉動增長,還是尋找新路徑穩量提質?

201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明確“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新常態”,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在這場深刻轉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網信事業寄予厚望!鞍凑招掳l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薄熬W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導方向是數字經濟;網信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一批中國應用引領世界潮流······放眼當下中國,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態風起云涌,新模式爭相登場,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驅動著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效益顯著提升,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數字政務高效協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政務、數字政府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明確要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2021年12月印發的《“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政務信息化建設總體邁入以數據賦能、協同治理、智慧決策、優質服務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階段。

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系列重大決策,一項項具體部署,我國數字政務建設駛入快車道。

電子社?、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一系列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跨省通辦”。

“北京通”“隨申辦”“浙里辦”“粵省事”“渝快辦”······一大批地方政務服務App優化線上辦事體驗,贏得人民群眾的好感和信賴。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征求、各大網站開設“我為黨的二十大建言獻策”等專欄······網上民意直通車開通,民意表達新渠道不斷暢通。

流動的數據、流暢的體驗,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正給億萬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在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我國電子政務排名從2012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43位,成為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

數字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我國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數字文化消費展現旺盛需求,如何在新形勢下推動文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課題。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從數字藏品到AI繪畫,數字科技推動文化產品新潮流;從虛擬數字人到沉浸式項目,數字科技帶來文化場景新體驗······數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區塊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創造著文化產品新形態。

《典籍里的中國》《國家寶藏》《唐宮夜宴》等節目在互聯網上“圈粉”無數,文物熱、非遺熱等紛紛興起;中國網絡文學、網絡游戲、電競產業、國產網劇、音視頻作品不斷走出國門、蜚聲海外;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31億,數字文化市場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廣電、智慧圖書館建設深入推進······放眼新時代,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我國數字文化資源不斷豐富,網絡文化精品迭出,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光璀璨奪目。

數字生活美好圖景正在實現——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優化公共服務,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正在惠及更多百姓。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5億,線上辦公用戶規模達5.40億,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數字化生活,正在從曾經的美好憧憬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當前,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數字應用層出不窮,只有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數字社會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

2021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為社會公眾在新時代擁抱數字文明規劃了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建設上線“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平臺”,打造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有效措施,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穩步提升的目標正逐步成為現實。

數字技術守護綠水青山——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系統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難題。生態興則文明興。信息時代新的趕考之路上,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道必答題。

一項項更綠色智慧的數字技術,正守護著美麗中國。

福建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生態云”平臺;重慶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張圖應用平臺建設;陜西建立數字鄉村生態環境管理平臺······各地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用“智慧大腦”保護生態環境,美麗中國頻展新顏。

一場更綠色環保的變革,正在改變著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已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5G基站單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數字電網建設積極推進,國網系統內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超400套;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蓬勃興起······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不斷書寫綠色發展新答卷。

一種更綠色低碳的生活,正成為社會新風尚。

共享單車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選擇;全國網約車用戶規模超4億,車輛使用效率極大提升;各地紛紛推出個人碳賬戶,減碳正式進入個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用實際行動擁抱綠色低碳新生活。

——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搶占信息時代發展主動權、競爭主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要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多少關切,多少厚望,寄托著網絡強國、科技強國的夢想。

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僅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描繪出目標明確、步驟清晰的路線圖。

思之深,行之篤。

山西太鋼,全球最大的不銹鋼企業,一度巨額虧損。2017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走進這家企業考察調研。

第一次考察時,“85后”技術員廖席正在進行新項目“手撕鋼”的艱難探索,平均每兩天失敗一次?倳浱岢龅囊笄衅谕,讓他鼓足創新勇氣。

彼時,“手撕鋼”這種高精尖基礎材料,我國并不具備批量生產能力,一度只能靠高價進口。

三年后,太鋼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鋼”研制成功。再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生產車間,廖席既緊張又興奮。拿起一片“手撕鋼”,總書記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贊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绷暯娇倳浬钋榧恼Z:“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從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短短幾十年,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科技實力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澳犹枴绷孔有l星成功發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上榜總數多年蟬聯第一······近年來,我國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牛鼻子”,集中資源力量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構建自立自強的數字創新體系,在部分領域已經形成全球競爭新優勢。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當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席卷全球,與之相隨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深刻認識網絡安全風險、有力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已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字字千鈞。總書記深刻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首部基礎性、框架性、綜合性法律。此后,我國相繼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出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一批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管理相關重要制度,基本構建起網絡安全政策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

建成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車聯網安全監測實驗平臺;2021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較2020年增長16.6%;全國超500所本科和職業院校開設網絡安全專業;連續9年在全國范圍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數字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日趨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顯著提高,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不斷優化數字發展環境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一批有競爭力的網信企業!薄耙罅Πl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绷暯娇倳浭株P心和重視網信企業的發展。

不斷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網信企業的信心之源。

2022年我國GDP達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政府工作報告》點明了2023年我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釋放出推動經濟實現整體好轉、回歸潛在增長率的積極信號。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是網信企業的堅強后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要堅定不移支持網信企業做大做強。”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召開座談會,支持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會議,明確要加快出臺支持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門相繼推出有力舉措,為網信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服務和保障。

規范與發展,是數字經濟“一體之兩翼”。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但與此同時,侵害個人隱私、平臺壟斷、算法濫用等問題時有出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完成修訂并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數字市場競爭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持續開展,重拳整治網絡生態突出問題;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等新規,規范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數字法治建設,深入開展網絡空間生態治理,持續提升數字治理水平,為建設數字中國營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

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2022年6月,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

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合力營造開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

從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從《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到《金磚國家數字經濟伙伴關系框架》;從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到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從與多國簽署5G合作協議到推進“絲路電商”······中國著力推動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治理進程,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推動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



2022年7月23日,福建福州,以“創新驅動新變革 數字引領新格局”為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

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當今世界,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是順應發展形勢新變化、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時”與“勢”,全面部署數字中國建設,推動數字中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全球領先、數字社會服務更加普惠便捷、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

行進十年,非凡十年,新時代的中國巨輪駛入新的歷史航程。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2年10月,新時代的第十個年頭,民族復興行進到關鍵一程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新的動員令。

春潮澎湃,激蕩萬千氣象。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需要持續凝聚發展合力,著力破解基礎性關鍵性難題,不斷增強應對挑戰、抵御風險能力。

——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繪藍圖、定目標、向未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明確清晰路線、指明前進方向。站在新的起點,以數字中國建設為引領,中國已經吹響了向數字時代進軍的號角!

“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浩蕩春風中,2023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激勵億萬人民信心滿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歷史的契機,只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回望“觸網”近三十年,中國迎來歷史性巨變;放眼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洪波涌起、風光無限。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們必將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力譜寫數字中國建設新篇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泗阳县| 壶关县| 黑山县| 杂多县| 东明县| 四川省| 武乡县| 宜章县| 那曲县| 酒泉市| 普兰店市| 望江县| 建阳市| 府谷县| 锦屏县| 中山市| 利川市| 泰宁县| 北京市| 阿合奇县| 安顺市| 资阳市| 福建省| 会昌县| 景泰县| 中西区| 杭锦旗| 文昌市| 彭阳县| 景东| 红安县| 腾冲县| 古交市| 临猗县| 兴和县| 辽中县| 新竹市| 深泽县| 莫力|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