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平臺
近日,一篇“牛排是用膠‘粘’起來的,辨別超市牛排要看配料”的文章網上熱傳,文中圖文并茂的描述了“拼合牛排”的制作過程,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配料表中含有牛肉之外其他任何添加劑的牛排。那么,這篇文章中的觀點否可信?什么是“拼合牛排”?食用“拼合牛排”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合肥市場上是否存在“拼合牛排”?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合肥市場是否存在拼合牛排?
日前,記者走訪了合肥人流量較大的幾家超市,在冷凍食品展銷柜上看到了包裝各異牛排產品,售賣價格多位于10元至50元之間,記者挑選了幾塊價格不同的牛排對比,發現這些牛排的配料表中均注明內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售價10元和20元的牛排產品,含有碳酸氫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卡拉膠等添加劑成分。售價30元和40元的牛排產品中含有碳酸氫鈉、檸檬酸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酪蛋白酸鈉、魔芋粉等添加劑成分,在產品類別上都標識為速凍菜肴制品。
配料表中的這些食品添加劑到底是什么?賣場的某品牌牛排推銷員告訴記者,“這些食品添加劑只是用來提味保鮮的,大部分牛排產品都含有這些。”那么,這些牛排屬于“拼合牛排”嗎?“應該不屬于,具體的我也搞不清楚。”
市民們是否了解“拼合牛排”?記者采訪了幾位正在購買牛排的消費者。“主要是方便,想吃的時候直接從冰箱里拿出來煎一下就行,但是不清楚什么是拼合牛排。”李女士平時經常在超市購買袋裝牛排,她認為這種袋裝牛排既然能夠在超市公開販售應該是復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值得信賴。
張阿姨告訴記者,她最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轉發有關“膠水牛肉”的文章,現在有些心有余悸,“以后想吃牛排的話,還是買新鮮的牛肉自己做比較好”。
什么是“拼合牛排”?
記者梳理發現,與“拼合牛排”相關的報道最早出現在2015年,當時澳洲的一檔電視節目曝光了“拼合牛排”的制作過程,2016年,國內幾家媒體再現牛排“拼接”過程,隨后網上出現了大量的聳人聽聞的謠言。時隔一年,這則新聞又甚囂塵上。牛排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原切牛排”和“拼合牛排”,“原切牛排”是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切割包裝的整塊牛外脊、牛里脊、屬于生鮮肉,在市場上“原切牛排”較拼合牛排而言價格偏高。
“拼合牛排,泛指用大豆蛋白、食用膠、磷酸鹽等食品添加劑將碎肉粘合在一起,進行二次成型加工而成的肉制品。如果所使用的原料肉和食品添加劑均符合相關標準,并按規定明示,質檢合格后,它就是一種正常的加工食品。”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學院副教授熊國遠介紹說,并不是所有內含食品添加劑的都是“拼合牛排”,也可能是調制類的牛肉制品,要具體看配方。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借助重組技術,利用輔料的粘合作用使肉顆粒或肉塊重新組合,不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制品的產品種類。”
熊國遠表示,在“拼合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膠并不是我們日常所用的膠水,而是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一種良好的食品級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它可以減少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卡拉膠是不能在生鮮肉中使用,但可以在調理肉制品中生產加工中適量使用,沒有量的限制。
食用“拼合牛排”對人體有沒有傷害?
舌尖上的安全總是會牽動消費者敏感的神經。含有各類添加劑的“拼合牛排”在食用后會損害人體器官嗎?“拼合牛肉只要使用的原料是安全的,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國標GB2760中允許的且合理添加就是安全的,對人體不會有傷害。”熊國遠說,消費者在購買牛排時應選擇正規的經營場所購買通過國家檢測的產品。”
作為食品監管部門,食監局會監督企業嚴格按照規范生產、嚴禁摻入非食用物質、劣質肉、嚴格的按照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嚴格按照規定標注標簽。”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產品進入市場后,食監局也會定期的監督抽查。
那么,“拼合牛排”能完全替代“原切牛排”嗎?長期從事西餐研究的安徽新東方烹飪技工學校西餐專業負責人羅星亮介紹說,“雖然,正規商家售賣的‘拼合牛排’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合成肉’和‘天然肉’在口感上存在很明顯的差異,合成肉入口后嫩的比較軟綿,天然牛肉在食用時嫩的比較純粹。”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近日,一篇“牛排是用膠‘粘’起來的,辨別超市牛排要看配料”的文章網上熱傳,文中圖文并茂的描述了“拼合牛排”的制作過程,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配料表中含有牛肉之外其他任何添加劑的牛排。那么,這篇文章中的觀點否可信?什么是“拼合牛排”?食用“拼合牛排”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合肥市場上是否存在“拼合牛排”?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合肥市場是否存在拼合牛排?
日前,記者走訪了合肥人流量較大的幾家超市,在冷凍食品展銷柜上看到了包裝各異牛排產品,售賣價格多位于10元至50元之間,記者挑選了幾塊價格不同的牛排對比,發現這些牛排的配料表中均注明內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售價10元和20元的牛排產品,含有碳酸氫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焦磷酸鈉、卡拉膠等添加劑成分。售價30元和40元的牛排產品中含有碳酸氫鈉、檸檬酸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酪蛋白酸鈉、魔芋粉等添加劑成分,在產品類別上都標識為速凍菜肴制品。
配料表中的這些食品添加劑到底是什么?賣場的某品牌牛排推銷員告訴記者,“這些食品添加劑只是用來提味保鮮的,大部分牛排產品都含有這些。”那么,這些牛排屬于“拼合牛排”嗎?“應該不屬于,具體的我也搞不清楚。”
市民們是否了解“拼合牛排”?記者采訪了幾位正在購買牛排的消費者。“主要是方便,想吃的時候直接從冰箱里拿出來煎一下就行,但是不清楚什么是拼合牛排。”李女士平時經常在超市購買袋裝牛排,她認為這種袋裝牛排既然能夠在超市公開販售應該是復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值得信賴。
張阿姨告訴記者,她最近看到有同事在朋友圈轉發有關“膠水牛肉”的文章,現在有些心有余悸,“以后想吃牛排的話,還是買新鮮的牛肉自己做比較好”。
什么是“拼合牛排”?
記者梳理發現,與“拼合牛排”相關的報道最早出現在2015年,當時澳洲的一檔電視節目曝光了“拼合牛排”的制作過程,2016年,國內幾家媒體再現牛排“拼接”過程,隨后網上出現了大量的聳人聽聞的謠言。時隔一年,這則新聞又甚囂塵上。牛排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原切牛排”和“拼合牛排”,“原切牛排”是指未經任何預處理、直接切割包裝的整塊牛外脊、牛里脊、屬于生鮮肉,在市場上“原切牛排”較拼合牛排而言價格偏高。
“拼合牛排,泛指用大豆蛋白、食用膠、磷酸鹽等食品添加劑將碎肉粘合在一起,進行二次成型加工而成的肉制品。如果所使用的原料肉和食品添加劑均符合相關標準,并按規定明示,質檢合格后,它就是一種正常的加工食品。”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學院副教授熊國遠介紹說,并不是所有內含食品添加劑的都是“拼合牛排”,也可能是調制類的牛肉制品,要具體看配方。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借助重組技術,利用輔料的粘合作用使肉顆粒或肉塊重新組合,不僅可以提高碎肉的利用率,還可以豐富肉制品的產品種類。”
熊國遠表示,在“拼合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膠并不是我們日常所用的膠水,而是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的統稱,是一種良好的食品級增稠劑、穩定劑、乳化劑,它可以減少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卡拉膠是不能在生鮮肉中使用,但可以在調理肉制品中生產加工中適量使用,沒有量的限制。
食用“拼合牛排”對人體有沒有傷害?
舌尖上的安全總是會牽動消費者敏感的神經。含有各類添加劑的“拼合牛排”在食用后會損害人體器官嗎?“拼合牛肉只要使用的原料是安全的,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國標GB2760中允許的且合理添加就是安全的,對人體不會有傷害。”熊國遠說,消費者在購買牛排時應選擇正規的經營場所購買通過國家檢測的產品。”
作為食品監管部門,食監局會監督企業嚴格按照規范生產、嚴禁摻入非食用物質、劣質肉、嚴格的按照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嚴格按照規定標注標簽。”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產品進入市場后,食監局也會定期的監督抽查。
那么,“拼合牛排”能完全替代“原切牛排”嗎?長期從事西餐研究的安徽新東方烹飪技工學校西餐專業負責人羅星亮介紹說,“雖然,正規商家售賣的‘拼合牛排’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合成肉’和‘天然肉’在口感上存在很明顯的差異,合成肉入口后嫩的比較軟綿,天然牛肉在食用時嫩的比較純粹。”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