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總編有約·“兩高四著力”調研行⑦ |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
更新時間:2025/7/28 10:10:5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

  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進行系統部署,提出要抓好民生實事。本期“總編有約·‘兩高四著力’大家談”,邀請漯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王繼周,與河南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李錚一起,圍繞“用心用情做好養老服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錚 郭海方 李宗寬 陳晨 趙大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億,占總人口的22%。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2024年和2025年,我省分別將“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提升農村普惠養老服務能力”列入省重點民生實事。

  盛夏時節,記者走訪鶴壁市、舞陽縣等地,走進老年助餐食堂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聽基層百姓說變化,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聊體會,感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民生溫度。

1.jpg

  俯瞰舞陽縣一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家奇 攝

  助餐服務讓老人吃得舒心又方便

  7月21日,臨近中午,在鶴壁市淇濱區黎陽路街道長城社區內,近200平方米的“雅苑食光”食堂漸漸熱鬧起來!扒靶┠,每天買菜做飯、刷鍋洗碗要忙活好幾個小時!鼻皝砭筒偷76歲居民王玉梅告訴記者,自打社區2023年8月引入運營機構提供助餐服務,她和老伴終于從煩瑣的一日三餐中解脫出來,“在這里吃飯,既可以單點,也可以吃自助餐,好吃又干凈!

  經營“雅苑食光”的晉劉磊介紹,該食堂營業時間為上午9點至晚上10點,飯菜均低油、低糖、少鹽,營養均衡。餃子、餛飩、包子等面點由正規廠家直供且采用自助形式,75歲以上老人就餐僅需6元,65歲至74歲老人就餐僅需8元。同時,還提供“線上+線下”訂餐方式,以及特需配餐、上門送餐等服務。

  “黎陽路街道有居民7.74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2萬余人,助餐需求旺盛!痹摻值傈h工委書記張建武介紹,在市民政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街道引進餐飲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目前已輻射怡樂園、長城等9個社區,發展用餐、助餐會員1000余人。

  如何在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采取‘社區+經營者+供貨商’合伙人模式,鏈接多方資源,實現了社區服務提升、經營者家門口就業、供貨商銷路拓寬‘三方共贏’!遍L城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瑞云說。

  “街道還探索出‘養老機構+食堂’‘餐飲企業+食堂’‘源頭工廠+食堂’等運營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公益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養老助餐服務體系!睆埥ㄎ湔f,一些社區食堂還根據實際拓展服務范圍,如提供學生餐、生日宴,為周邊單位和社會組織提供工作餐等。

  黎陽路街道的實踐,是我省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助餐模式的縮影。近年來,各地涌現出“中央廚房+助餐”“供銷社+助餐”“村集體+助餐”“物業+助餐”等模式。越來越多像王玉梅一樣的老年人不再為做飯傷腦筋,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放心飯。

2.jpg

  舞陽縣中醫院的醫生來到北舞渡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義診服務。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徽 攝

  建好農村老人家門口的服務站

  7月22日上午,走進舞陽縣北舞渡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93歲的劉樹娃正和幾位老人在走廊里聊天!耙婚_始,我不想來住!眲渫薷嬖V記者,雖說女兒陳彩鈴平時忙碌,難免照顧不周,但自己之前對鄉鎮敬老院印象不好,感覺環境“臟亂差”,且住進去“會被人笑話”。

  “去年我勸說俺媽過來試住了幾天,結果她對干凈整潔的環境和護工的周到照顧很滿意,很快辦理了入住!标惒殊徴f,“今年大年初一把她接回家,沒過兩天她就想回去住!

  記者發現,在這里,老人的房間多為寬敞的二人間,床頭、衛生間設有緊急呼叫器,衛生間鋪有防滑地墊、安裝有適老化扶手。在其他功能區,餐廳、綜合活動室、醫療室等一應俱全。

  “特困老人自愿、免費入住,其供養金、護理費由財政直接撥入運營機構,老人每月還可領取100元零花錢。社會老人入住則根據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護理級別,每月繳納800元至2200元不等!痹搮^域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李新紅介紹,目前中心入住的100多名老人中,包括40余名社會老人,數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農村老人對養老院的傳統看法正在改變。”

  隨著年輕人口流動等情況越來越普遍,農村居家養老在現實中面臨很多困難,養老機構成為重要補充。然而,曾經的鄉鎮敬老院只收住特困老人,還普遍存在設施陳舊、功能定位不清和服務供給低效等問題,也給財政帶來較大壓力,轉型成為必然。

  “2023年開始,舞陽縣推進全縣14個鄉鎮的敬老院全部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并委托漯河市康壽養老服務公司等兩家機構進行社會化連鎖運營,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剩余床位對社會開放!变鸷邮忻裾志珠L方高峰介紹,轉型后的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院容、管理、人員待遇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平日里,李新紅和護工不時背上醫藥箱,走進一些居民家中為老人量血壓、剪指甲等!俺巳胀叙B和日間照料,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還將功能延伸至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和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康復輔具租賃等服務!狈礁叻逭f。

  省民政廳數據顯示,2024年,我省在全日托養方面新增床位9352張,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入住率提高10個百分點;在日間照料方面,累計為老年人提供娛樂、助餐、洗浴等服務6.1萬人次;在居家上門服務方面,提供巡視探訪、精神慰藉、助餐、清潔等服務2.4萬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服務場所8367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5年,將推動已建成的助餐場所提升服務能力,并擴大覆蓋面,在農村建設1000個標準化村級服務站點,助力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就餐難題。此外,今年我省提出“實現1000個以上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截至6月底已實現786個鄉鎮敬老院轉型。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上半年,我省10件重點民生實事整體進展順利,不少超額完成階段目標——

  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69.9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證)52.3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5%、80.5%;已舉辦2545場專場招聘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0.7%;新建2個市級零工市場、41個縣級零工市場,累計新改建1438個零工驛站和344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0%、82%、71.2%、86%。

  我省上半年已完成排查4.2萬所學校在消防設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短板不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已對2320所學校實施校園安全能力提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7.3%。

  截至6月底,我省已完成14.5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在線培訓,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6.6%。

  ……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倍恳豁椕裆百~單”的“兌現”,都推動著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中原大地上,蘊含著生機與希望的民生故事正在發生,也將越來越多。

  “兩高四著力”大家談

  激活養老服務“一池春水”

3.jpg

  李錚:我國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做飯難、吃飯難是很多老人,尤其是空巢、獨居、高齡等老年人群體每日面臨的煩心事。在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方面,漯河市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王繼周:截至2024年年底,漯河市常住人口234.3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56.8萬人,占比達24.24%,高齡化、空巢化等特點日趨明顯。如何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熱乎飯”,成為檢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一是完善服務供給網絡體系,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整合優質社會餐飲服務資源,鼓勵有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行“餐飲企業+社區食堂”模式;探索中央廚房多點配送和靈活就餐模式,依托就近助餐點位實現“一站式”助餐、配餐、送餐服務。二是提升智能服務管理水平,利用大數據分析助餐服務需求、消費能力和飲食習慣,由中央廚房統籌制定合理食譜并定期更新;以數據為支撐實現老年人就餐的差異化補貼,精準識別并加大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貼力度。三是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老年食堂場地免費使用,個別社區食堂還能享受水電免費、廚房設施免費維修,形成相對低價優勢,吸引更多就餐客流量。

  目前,漯河市共建有197個老年助餐場所,其中老年食堂60個、老年助餐點104個、老年餐桌33個,為74個養老機構配備適老化餐桌782套、保溫送餐車17輛等共計29個品類、5557件,且多數服務場所實現了“9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80歲以上老人6折就餐,70歲以上老人7折就餐,60歲以上老人8折就餐”,受到了就餐老人和社會大眾的好評。

  李錚:大多數農村老人希望在熟悉的鄉土安享晚年,而隨著年輕人口流動、家庭結構變化等情況越來越普遍,居家養老面臨著很多困難,普惠、專業的養老機構成為重要的補充。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漯河市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繼周:針對以往鄉鎮敬老院“小、散、弱”以及管理缺失、功能定位不清等問題,漯河市積極推進轉型,打好體制機制改革、資源優化整合、發展模式創新一系列“組合拳”,走出了一條農村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聚焦“建得好”,實現連鎖化運營。高位推動,組建市縣級工作專班,建立分包聯系、定期調度、清單管理機制,并發揮老齡委議事協調機制作用,由民政部門牽頭,發改、財政、住建等多部門配合協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高效謀劃,致力將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具備集中供養、行業指導、信息服務、技能培訓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樞紐平臺;高質落實,發揮政策資金“乘數效應”,建立獎補機制,對高質量完成轉型任務的鄉鎮敬老院每家給予獎補資金20萬元,并鼓勵各縣區通過慈善捐贈、社會引入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

  二是聚焦“管得好”,打造標準化管理。推廣縣域養老機構管理制度、服務標準、院民服裝、食材配送“四統一”模式,實行縣級統管資產、專業機構運營維護、鄉鎮政府監督保障,確保層級責權規范明晰;積極探索公建民營、公建國營等模式,如舞陽縣引入2家專業機構實現整縣鄉鎮敬老院“全轉型、全開放、全專業運營”,召陵區依托市康養投公司對轄區4個鄉鎮敬老院“打包式”升級運營。民政與發改等部門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明確收住社會老人床位、護理等收費標準,為拓展社會收住服務提供重要依據。

  三是聚焦“用得好”,提供專業化服務。倡導政企合作共贏,如召陵區由市康養投公司作為承接主體,通過“一院一策”優化服務功能,在連鎖協同、風險防控、品質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放大“漯頤養”品牌效應。多元拓展融合,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滿足政府兜底保障職能的同時,為中低收入家庭的高齡、獨居和失能老人提供普惠性機構養老服務,全面拓展社會代養、日間照料、居家社區支持等服務,實現“1+N”最大化。優化考評激勵,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參加集訓輪訓,專業養老服務公司進駐后按照標準比例配備持證護理人員,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成為老人愿意來、主動來的溫馨家園。

  目前,漯河市已有33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占全市鄉鎮敬老院總數的66%,收住社會老年人近400名。爭取到2029年年底,漯河全市符合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全部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且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為縮小城鄉養老服務差距、實現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貢獻更多漯河力量。(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趙大明 整理)

  策劃:河南日報社編委會

  執行:屈芳 董學彥 闕愛民 杜君 劉磊 胡延征 高超

海報.jpg

版面.jpg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總編有約·“兩高四著力”調研行⑦ |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2025/7/28 10:10:5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

      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進行系統部署,提出要抓好民生實事。本期“總編有約·‘兩高四著力’大家談”,邀請漯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王繼周,與河南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李錚一起,圍繞“用心用情做好養老服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錚 郭海方 李宗寬 陳晨 趙大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億,占總人口的22%。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發展全局和百姓福祉。2024年和2025年,我省分別將“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提升農村普惠養老服務能力”列入省重點民生實事。

      盛夏時節,記者走訪鶴壁市、舞陽縣等地,走進老年助餐食堂和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聽基層百姓說變化,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聊體會,感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民生溫度。

    1.jpg

      俯瞰舞陽縣一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家奇 攝

      助餐服務讓老人吃得舒心又方便

      7月21日,臨近中午,在鶴壁市淇濱區黎陽路街道長城社區內,近200平方米的“雅苑食光”食堂漸漸熱鬧起來。“前些年,每天買菜做飯、刷鍋洗碗要忙活好幾個小時。”前來就餐的76歲居民王玉梅告訴記者,自打社區2023年8月引入運營機構提供助餐服務,她和老伴終于從煩瑣的一日三餐中解脫出來,“在這里吃飯,既可以單點,也可以吃自助餐,好吃又干凈!

      經營“雅苑食光”的晉劉磊介紹,該食堂營業時間為上午9點至晚上10點,飯菜均低油、低糖、少鹽,營養均衡。餃子、餛飩、包子等面點由正規廠家直供且采用自助形式,75歲以上老人就餐僅需6元,65歲至74歲老人就餐僅需8元。同時,還提供“線上+線下”訂餐方式,以及特需配餐、上門送餐等服務。

      “黎陽路街道有居民7.74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2萬余人,助餐需求旺盛!痹摻值傈h工委書記張建武介紹,在市民政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街道引進餐飲公司進行專業化運營,目前已輻射怡樂園、長城等9個社區,發展用餐、助餐會員1000余人。

      如何在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采取‘社區+經營者+供貨商’合伙人模式,鏈接多方資源,實現了社區服務提升、經營者家門口就業、供貨商銷路拓寬‘三方共贏’!遍L城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瑞云說。

      “街道還探索出‘養老機構+食堂’‘餐飲企業+食堂’‘源頭工廠+食堂’等運營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公益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養老助餐服務體系!睆埥ㄎ湔f,一些社區食堂還根據實際拓展服務范圍,如提供學生餐、生日宴,為周邊單位和社會組織提供工作餐等。

      黎陽路街道的實踐,是我省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助餐模式的縮影。近年來,各地涌現出“中央廚房+助餐”“供銷社+助餐”“村集體+助餐”“物業+助餐”等模式。越來越多像王玉梅一樣的老年人不再為做飯傷腦筋,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放心飯。

    2.jpg

      舞陽縣中醫院的醫生來到北舞渡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義診服務。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徽 攝

      建好農村老人家門口的服務站

      7月22日上午,走進舞陽縣北舞渡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93歲的劉樹娃正和幾位老人在走廊里聊天。“一開始,我不想來住!眲渫薷嬖V記者,雖說女兒陳彩鈴平時忙碌,難免照顧不周,但自己之前對鄉鎮敬老院印象不好,感覺環境“臟亂差”,且住進去“會被人笑話”。

      “去年我勸說俺媽過來試住了幾天,結果她對干凈整潔的環境和護工的周到照顧很滿意,很快辦理了入住。”陳彩鈴說,“今年大年初一把她接回家,沒過兩天她就想回去住!

      記者發現,在這里,老人的房間多為寬敞的二人間,床頭、衛生間設有緊急呼叫器,衛生間鋪有防滑地墊、安裝有適老化扶手。在其他功能區,餐廳、綜合活動室、醫療室等一應俱全。

      “特困老人自愿、免費入住,其供養金、護理費由財政直接撥入運營機構,老人每月還可領取100元零花錢。社會老人入住則根據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護理級別,每月繳納800元至2200元不等!痹搮^域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李新紅介紹,目前中心入住的100多名老人中,包括40余名社會老人,數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農村老人對養老院的傳統看法正在改變!

      隨著年輕人口流動等情況越來越普遍,農村居家養老在現實中面臨很多困難,養老機構成為重要補充。然而,曾經的鄉鎮敬老院只收住特困老人,還普遍存在設施陳舊、功能定位不清和服務供給低效等問題,也給財政帶來較大壓力,轉型成為必然。

      “2023年開始,舞陽縣推進全縣14個鄉鎮的敬老院全部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并委托漯河市康壽養老服務公司等兩家機構進行社會化連鎖運營,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剩余床位對社會開放!变鸷邮忻裾志珠L方高峰介紹,轉型后的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院容、管理、人員待遇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平日里,李新紅和護工不時背上醫藥箱,走進一些居民家中為老人量血壓、剪指甲等!俺巳胀叙B和日間照料,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還將功能延伸至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和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康復輔具租賃等服務!狈礁叻逭f。

      省民政廳數據顯示,2024年,我省在全日托養方面新增床位9352張,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入住率提高10個百分點;在日間照料方面,累計為老年人提供娛樂、助餐、洗浴等服務6.1萬人次;在居家上門服務方面,提供巡視探訪、精神慰藉、助餐、清潔等服務2.4萬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建成老年助餐服務場所8367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25年,將推動已建成的助餐場所提升服務能力,并擴大覆蓋面,在農村建設1000個標準化村級服務站點,助力解決農村老年人的就餐難題。此外,今年我省提出“實現1000個以上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截至6月底已實現786個鄉鎮敬老院轉型。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上半年,我省10件重點民生實事整體進展順利,不少超額完成階段目標——

      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69.9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證)52.3萬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5%、80.5%;已舉辦2545場專場招聘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0.7%;新建2個市級零工市場、41個縣級零工市場,累計新改建1438個零工驛站和344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0%、82%、71.2%、86%。

      我省上半年已完成排查4.2萬所學校在消防設施和安保器材方面的短板不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已對2320所學校實施校園安全能力提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7.3%。

      截至6月底,我省已完成14.5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在線培訓,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6.6%。

      ……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而每一項民生“賬單”的“兌現”,都推動著百姓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中原大地上,蘊含著生機與希望的民生故事正在發生,也將越來越多。

      “兩高四著力”大家談

      激活養老服務“一池春水”

    3.jpg

      李錚:我國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做飯難、吃飯難是很多老人,尤其是空巢、獨居、高齡等老年人群體每日面臨的煩心事。在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方面,漯河市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王繼周:截至2024年年底,漯河市常住人口234.3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56.8萬人,占比達24.24%,高齡化、空巢化等特點日趨明顯。如何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熱乎飯”,成為檢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參考標準。

      在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一是完善服務供給網絡體系,變政府主導為政府引導,整合優質社會餐飲服務資源,鼓勵有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行“餐飲企業+社區食堂”模式;探索中央廚房多點配送和靈活就餐模式,依托就近助餐點位實現“一站式”助餐、配餐、送餐服務。二是提升智能服務管理水平,利用大數據分析助餐服務需求、消費能力和飲食習慣,由中央廚房統籌制定合理食譜并定期更新;以數據為支撐實現老年人就餐的差異化補貼,精準識別并加大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貼力度。三是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老年食堂場地免費使用,個別社區食堂還能享受水電免費、廚房設施免費維修,形成相對低價優勢,吸引更多就餐客流量。

      目前,漯河市共建有197個老年助餐場所,其中老年食堂60個、老年助餐點104個、老年餐桌33個,為74個養老機構配備適老化餐桌782套、保溫送餐車17輛等共計29個品類、5557件,且多數服務場所實現了“9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80歲以上老人6折就餐,70歲以上老人7折就餐,60歲以上老人8折就餐”,受到了就餐老人和社會大眾的好評。

      李錚:大多數農村老人希望在熟悉的鄉土安享晚年,而隨著年輕人口流動、家庭結構變化等情況越來越普遍,居家養老面臨著很多困難,普惠、專業的養老機構成為重要的補充。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漯河市有哪些具體舉措?

      王繼周:針對以往鄉鎮敬老院“小、散、弱”以及管理缺失、功能定位不清等問題,漯河市積極推進轉型,打好體制機制改革、資源優化整合、發展模式創新一系列“組合拳”,走出了一條農村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是聚焦“建得好”,實現連鎖化運營。高位推動,組建市縣級工作專班,建立分包聯系、定期調度、清單管理機制,并發揮老齡委議事協調機制作用,由民政部門牽頭,發改、財政、住建等多部門配合協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高效謀劃,致力將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具備集中供養、行業指導、信息服務、技能培訓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樞紐平臺;高質落實,發揮政策資金“乘數效應”,建立獎補機制,對高質量完成轉型任務的鄉鎮敬老院每家給予獎補資金20萬元,并鼓勵各縣區通過慈善捐贈、社會引入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

      二是聚焦“管得好”,打造標準化管理。推廣縣域養老機構管理制度、服務標準、院民服裝、食材配送“四統一”模式,實行縣級統管資產、專業機構運營維護、鄉鎮政府監督保障,確保層級責權規范明晰;積極探索公建民營、公建國營等模式,如舞陽縣引入2家專業機構實現整縣鄉鎮敬老院“全轉型、全開放、全專業運營”,召陵區依托市康養投公司對轄區4個鄉鎮敬老院“打包式”升級運營。民政與發改等部門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明確收住社會老人床位、護理等收費標準,為拓展社會收住服務提供重要依據。

      三是聚焦“用得好”,提供專業化服務。倡導政企合作共贏,如召陵區由市康養投公司作為承接主體,通過“一院一策”優化服務功能,在連鎖協同、風險防控、品質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放大“漯頤養”品牌效應。多元拓展融合,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滿足政府兜底保障職能的同時,為中低收入家庭的高齡、獨居和失能老人提供普惠性機構養老服務,全面拓展社會代養、日間照料、居家社區支持等服務,實現“1+N”最大化。優化考評激勵,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參加集訓輪訓,專業養老服務公司進駐后按照標準比例配備持證護理人員,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成為老人愿意來、主動來的溫馨家園。

      目前,漯河市已有33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占全市鄉鎮敬老院總數的66%,收住社會老年人近400名。爭取到2029年年底,漯河全市符合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全部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且達到二級以上標準,為縮小城鄉養老服務差距、實現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貢獻更多漯河力量。(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趙大明 整理)

      策劃:河南日報社編委會

      執行:屈芳 董學彥 闕愛民 杜君 劉磊 胡延征 高超

    海報.jpg

    版面.jpg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进贤县| 红安县| 永平县| 长垣县| 永平县| 洞口县| 泸定县| 成安县| 西乌| 湟源县| 巨鹿县| 卓资县| 新野县| 石泉县| 汉中市| 宜春市| 阿尔山市| 寿光市| 滨海县| 黄石市| 图木舒克市| 吉木乃县| 普定县| 云龙县| 绥江县| 普洱| 东明县| 长乐市| 杭州市| 雷波县| 深水埗区| 桃源县| 江孜县| 河间市| 云林县| 仙桃市| 祁东县| 濉溪县| 阳东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