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農業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成為最亮眼的關鍵詞。從2012年到現在,13份中央一號文件始終錨定“三農”,但政策重心也隨時代在變,作為“中原糧倉”,河南既要端穩飯碗,又要長出“高附加值”,這場變革該如何破題?
先來說說不變的,糧食安全。從2013年首提“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以來,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議題。2025年文件再次用三分之一篇幅強調“單產提升”,延續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主線。
再來說說變。往年的文件更多聚焦良種、農機等傳統生產要素,今年首次將“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至戰略高度,強調生物育種、智慧農業、數字技術等顛覆性創新。這也直指農業現代化痛點:用科技賦能、綠色轉型和產業鏈升級,破解農業“大而不強”的困境。其實在這方面河南也一直也在努力:種子玩起“基因編輯”,拖拉機裝上“北斗導航”,手機成了“新農具” 這不都是文件里說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嗎?
再比如,中央一號文件2019年提出“鄉村產業振興”,2023年強調“土特產”,今年則瞄準“特色產業集群”和“三產融合”。河南有雙匯、三全等龍頭企業,但農產品深加工率僅25%。河南的“解題思路”是什么?駐馬店“花生之都”從榨油轉向蛋白提取,信陽毛尖借茶旅融合提升溢價,南陽月季瞄準精油深加工,通過全鏈升級破解“同質化”困局,既呼應了文件“特色基因挖掘—全鏈升級—生態賦能”的路徑,也讓“土特產”變身“高精尖”,以前“論斤賣”的現在能“按克賣”了。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賣原糧”到“賣品牌”,中央一號文件,反映出中國農業從“保生存”到“求質效”的升級軌跡。對河南而言,新質生產力不是顛覆傳統,不是替代農民,而是讓千年農耕文明與AI、數據流共舞。變的是生產力,不變的是“農”字初心。
(鄭凱 趙聞 戶文杰)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農業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成為最亮眼的關鍵詞。從2012年到現在,13份中央一號文件始終錨定“三農”,但政策重心也隨時代在變,作為“中原糧倉”,河南既要端穩飯碗,又要長出“高附加值”,這場變革該如何破題?
先來說說不變的,糧食安全。從2013年首提“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以來,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議題。2025年文件再次用三分之一篇幅強調“單產提升”,延續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主線。
再來說說變。往年的文件更多聚焦良種、農機等傳統生產要素,今年首次將“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至戰略高度,強調生物育種、智慧農業、數字技術等顛覆性創新。這也直指農業現代化痛點:用科技賦能、綠色轉型和產業鏈升級,破解農業“大而不強”的困境。其實在這方面河南也一直也在努力:種子玩起“基因編輯”,拖拉機裝上“北斗導航”,手機成了“新農具” 這不都是文件里說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嗎?
再比如,中央一號文件2019年提出“鄉村產業振興”,2023年強調“土特產”,今年則瞄準“特色產業集群”和“三產融合”。河南有雙匯、三全等龍頭企業,但農產品深加工率僅25%。河南的“解題思路”是什么?駐馬店“花生之都”從榨油轉向蛋白提取,信陽毛尖借茶旅融合提升溢價,南陽月季瞄準精油深加工,通過全鏈升級破解“同質化”困局,既呼應了文件“特色基因挖掘—全鏈升級—生態賦能”的路徑,也讓“土特產”變身“高精尖”,以前“論斤賣”的現在能“按克賣”了。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賣原糧”到“賣品牌”,中央一號文件,反映出中國農業從“保生存”到“求質效”的升級軌跡。對河南而言,新質生產力不是顛覆傳統,不是替代農民,而是讓千年農耕文明與AI、數據流共舞。變的是生產力,不變的是“農”字初心。
(鄭凱 趙聞 戶文杰)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