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與殷墟博物館隔洹河相望。本報記者 陳浩 攝
《續安陽縣志》內頁“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圖”“腹甲里面七十二鉆圖”。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蛇年春節期間,記者獲悉我省地方史志專家在編纂《河南歷代方志集成》過程中發現《續安陽縣志》附有“金石錄甲骨文”。2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張守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續安陽縣志》附刊“金石錄甲骨文”是地方志編纂的體例創新,不僅有新意,更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的唯一記載!独m安陽縣志》編纂主持者聘請當時在安陽進行考古發掘的董作賓擔任纂修,可謂是正得其人。
《續安陽縣志》為什么收錄甲骨文
安陽殷墟甲骨文被發現之后,經過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整理、研究,逐漸為學界所知,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
河南南陽人董作賓與殷墟結緣,始于1928年8月其受命調查安陽殷墟甲骨情況。董作賓經過對出土甲骨田地的實地考察,認定地下仍然埋藏著有字甲骨,遂建議進行考古發掘。10月13日,殷墟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在董作賓主持下正式開始。由此開始,董作賓一生專注甲骨學研究,成為聞名海內外的甲骨學一代宗師。
張守四介紹,董作賓主持的殷墟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歷時18天,共得有字甲骨854片。董作賓選錄392片著錄為《新獲卜辭寫本》。這是中國第一部科學發掘甲骨文的著錄,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很大反響,學者紛紛根據出土甲骨進行學術研究,是“甲骨學”學科興起的開端。
從1928年到1937年,殷墟先后進行了15次大規模發掘。在1933年12月《續安陽縣志》付印之時,董作賓或主持或參加了殷墟前7次科學發掘。
《續安陽縣志》為什么濃墨重彩地著錄甲骨文并聘請一位外地考古學家董作賓擔任纂修呢?
張守四分析,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志編纂創新的時代要求,使編纂者不能無視殷墟發掘、甲骨學研究的巨大社會影響和學術意義,二是董作賓可謂當時對殷墟發掘情況最為熟悉、最為權威的專家學者。
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促使地方志進行革新,這種革新主要體現在類目設置和編纂方法上。
1933年12月,由方策、王幼僑修,裴希度、董作賓纂的《續安陽縣志》出版,《續安陽縣志》16卷附刊“金石錄甲骨文”。其《凡例》中指出:“以時代之遞新,則分類宜有增減”“甲骨文字最近發現,續志仿金石錄前例,別本附刊,次于續金石錄后”。
張守四認為,《續安陽縣志》的創新得益于王幼僑在地方志編纂方面深厚的學養和創新思想,他從一開始就把創新作為編纂宗旨,附刊“金石錄甲骨文”不僅有新意,更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續安陽縣志》也是目前僅見的董作賓參與編纂的志書,其附刊“甲骨文”系董作賓所編定,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唯一記載。
“甲骨文”附刊收錄了哪些內容
在張守四辦公室,翻閱《河南歷代方志集成》“安陽卷”,發現《續安陽縣志》“甲骨文”附刊內容豐富,包含“甲骨文序”“殷墟文字著作書目一覽表”“殷墟古物發現年月考”“殷墟出土古物表”“殷墟沿革表”“殷時邑東故大河圖考”“邑西五里小屯村攝影”“殷商世系考”“殷商世族今古文字對照表”“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圖”“腹甲里面七十二鉆圖”“大甲四版影印圖”“四大龜版釋意”“甲骨文分類序”“祭祀類”“征伐類”“祈求類”“告享類”“建設類”“雨霽類”“行止類”“巡省類”“命令類”“災異類”“婚姻類”“旬月類”“田漁類”“雜卜類”“補遺”等部分。
《續安陽縣志》附刊“甲骨文序”曾載:“竊以殷禮失徵,在周已然,尼父猶嘆文獻之不足,何期去今三千余年,猶得見殷墟故物,豈非鬼神呵護保存至今,使吾人得以徵文考獻,恍然置身于三代之間,如見其人,如聞其語哉?”
“殷墟文字著作書目一覽表”收錄了從甲骨文發現到1933年間甲骨文資料整理和研究的56種主要著作書目,其中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外國學者的著作。
張守四說,從收錄的書目來看,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考古發掘在學術界掀起了研究甲骨文熱潮,眾多學者投入研究,短時間內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甲骨學研究框架基本搭建,研究隊伍逐步壯大,展示了甲骨學作為顯學的盛況。
董作賓在“甲骨文分類序”中指出:“故愚釋甲文之義,首祭祀、次征伐,繼及祈年、告享、雨霽、田游、雜卜之類。俾讀者得見殷禮猶可徴焉!薄独m安陽縣志》收錄甲骨172片,分為16類,并對每片甲骨收藏之處、卜辭含義作了簡要釋義。所收甲骨文均系精品,如1929年出土的大龜四版,以及劉鶚、羅振玉、明義士、燕京大學、河南博物館等個人和機構的收藏品,都揀其要者選入,并附有王國維、郭沫若諸家的釋文,簡明而系統地向人們提供了甲骨文的初步知識,傳遞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張守四認為,《續安陽縣志》成書時距離甲骨文發現不過34年,殷墟還在陸續發掘之中,甲骨學尚處于形成階段,編修者董作賓是殷墟科學發掘的親歷者,對出土的甲骨、甲骨收藏及甲骨文研究情況最為熟悉,因此,《續安陽縣志》附刊“甲骨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甲骨學形成時期尤其是草創時期的珍貴資料。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與殷墟博物館隔洹河相望。本報記者 陳浩 攝
《續安陽縣志》內頁“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圖”“腹甲里面七十二鉆圖”。
□本報記者 張體義
蛇年春節期間,記者獲悉我省地方史志專家在編纂《河南歷代方志集成》過程中發現《續安陽縣志》附有“金石錄甲骨文”。2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張守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續安陽縣志》附刊“金石錄甲骨文”是地方志編纂的體例創新,不僅有新意,更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的唯一記載。《續安陽縣志》編纂主持者聘請當時在安陽進行考古發掘的董作賓擔任纂修,可謂是正得其人。
《續安陽縣志》為什么收錄甲骨文
安陽殷墟甲骨文被發現之后,經過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學者整理、研究,逐漸為學界所知,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
河南南陽人董作賓與殷墟結緣,始于1928年8月其受命調查安陽殷墟甲骨情況。董作賓經過對出土甲骨田地的實地考察,認定地下仍然埋藏著有字甲骨,遂建議進行考古發掘。10月13日,殷墟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在董作賓主持下正式開始。由此開始,董作賓一生專注甲骨學研究,成為聞名海內外的甲骨學一代宗師。
張守四介紹,董作賓主持的殷墟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歷時18天,共得有字甲骨854片。董作賓選錄392片著錄為《新獲卜辭寫本》。這是中國第一部科學發掘甲骨文的著錄,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很大反響,學者紛紛根據出土甲骨進行學術研究,是“甲骨學”學科興起的開端。
從1928年到1937年,殷墟先后進行了15次大規模發掘。在1933年12月《續安陽縣志》付印之時,董作賓或主持或參加了殷墟前7次科學發掘。
《續安陽縣志》為什么濃墨重彩地著錄甲骨文并聘請一位外地考古學家董作賓擔任纂修呢?
張守四分析,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志編纂創新的時代要求,使編纂者不能無視殷墟發掘、甲骨學研究的巨大社會影響和學術意義,二是董作賓可謂當時對殷墟發掘情況最為熟悉、最為權威的專家學者。
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促使地方志進行革新,這種革新主要體現在類目設置和編纂方法上。
1933年12月,由方策、王幼僑修,裴希度、董作賓纂的《續安陽縣志》出版,《續安陽縣志》16卷附刊“金石錄甲骨文”。其《凡例》中指出:“以時代之遞新,則分類宜有增減”“甲骨文字最近發現,續志仿金石錄前例,別本附刊,次于續金石錄后”。
張守四認為,《續安陽縣志》的創新得益于王幼僑在地方志編纂方面深厚的學養和創新思想,他從一開始就把創新作為編纂宗旨,附刊“金石錄甲骨文”不僅有新意,更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續安陽縣志》也是目前僅見的董作賓參與編纂的志書,其附刊“甲骨文”系董作賓所編定,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唯一記載。
“甲骨文”附刊收錄了哪些內容
在張守四辦公室,翻閱《河南歷代方志集成》“安陽卷”,發現《續安陽縣志》“甲骨文”附刊內容豐富,包含“甲骨文序”“殷墟文字著作書目一覽表”“殷墟古物發現年月考”“殷墟出土古物表”“殷墟沿革表”“殷時邑東故大河圖考”“邑西五里小屯村攝影”“殷商世系考”“殷商世族今古文字對照表”“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圖”“腹甲里面七十二鉆圖”“大甲四版影印圖”“四大龜版釋意”“甲骨文分類序”“祭祀類”“征伐類”“祈求類”“告享類”“建設類”“雨霽類”“行止類”“巡省類”“命令類”“災異類”“婚姻類”“旬月類”“田漁類”“雜卜類”“補遺”等部分。
《續安陽縣志》附刊“甲骨文序”曾載:“竊以殷禮失徵,在周已然,尼父猶嘆文獻之不足,何期去今三千余年,猶得見殷墟故物,豈非鬼神呵護保存至今,使吾人得以徵文考獻,恍然置身于三代之間,如見其人,如聞其語哉?”
“殷墟文字著作書目一覽表”收錄了從甲骨文發現到1933年間甲骨文資料整理和研究的56種主要著作書目,其中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外國學者的著作。
張守四說,從收錄的書目來看,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考古發掘在學術界掀起了研究甲骨文熱潮,眾多學者投入研究,短時間內取得了許多重大研究成果。甲骨學研究框架基本搭建,研究隊伍逐步壯大,展示了甲骨學作為顯學的盛況。
董作賓在“甲骨文分類序”中指出:“故愚釋甲文之義,首祭祀、次征伐,繼及祈年、告享、雨霽、田游、雜卜之類。俾讀者得見殷禮猶可徴焉。”《續安陽縣志》收錄甲骨172片,分為16類,并對每片甲骨收藏之處、卜辭含義作了簡要釋義。所收甲骨文均系精品,如1929年出土的大龜四版,以及劉鶚、羅振玉、明義士、燕京大學、河南博物館等個人和機構的收藏品,都揀其要者選入,并附有王國維、郭沫若諸家的釋文,簡明而系統地向人們提供了甲骨文的初步知識,傳遞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張守四認為,《續安陽縣志》成書時距離甲骨文發現不過34年,殷墟還在陸續發掘之中,甲骨學尚處于形成階段,編修者董作賓是殷墟科學發掘的親歷者,對出土的甲骨、甲骨收藏及甲骨文研究情況最為熟悉,因此,《續安陽縣志》附刊“甲骨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甲骨學形成時期尤其是草創時期的珍貴資料。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