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途馬
新聞中心首頁
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市學雷鋒志愿者協會會長許琳娟榮獲“全國最美志愿者”稱號。
(據《焦作晚報》)
炎炎烈日下,許琳娟臉頰通紅、衣衫汗透,剛從武陟縣南古村走訪歸來,疲憊難掩卻步履鏗鏘。這身影背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從12人的雷鋒服務隊到2000余人的志愿者協會,她將點滴善舉匯成愛的海洋,終獲“全國最美志愿者”殊榮。許琳娟的故事,深刻詮釋了凡人善舉如何在時光中沉淀出非凡力量。
善念的種子,往往在樸素土壤中萌芽。從報道中我們看到,許琳娟的初心源于紅色家風的熏陶與母親樂善好施的言傳身教。街坊求助,母親縫紉機前不厭其煩;雷鋒故事如光,在她心中植下助人信念。于是,工資貼補困難者,為鄰家孩子輔導、做飯,躬身修補公共下水井……這些日復一日的平凡付出,讓“雷鋒”二字在煙火人間扎根吐綠。
善行之樹的長青,需與時俱進澆灌的智慧。許琳娟的珍貴不僅在于初心如磐,更在于她為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找到了蓬勃生長的沃土。隨著服務隊壯大為協會,她創建“雷鋒精神文化基地”與“研究中心”,填補河南空白,將精神傳承專業化、陣地化。培養百名講師、打磨百份課件、解讀雷鋒日記……她讓精神火炬在創新中越燃越亮。
在急難險重處,善行方顯堅韌本色。許琳娟的擔當精神尤為動人:疫情突襲,她率隊堅守焦作火車站三年;暴雨成災,她帶領志愿者加固河堤排查危房;在建設美麗樓院時摔傷腰部,她仍帶傷堅持工作。這種不畏險阻的堅韌,是雷鋒精神在時代激流中的最強回響。
如今,許琳娟與協會志愿者的足跡已在懷川大地繪就溫暖圖景,10個扶貧基地、20個山區公益項目、11片公益林……2000余名志愿者以涓滴之力匯成愛的大河,讓雷鋒精神在實干中煥發新生。
許琳娟的歷程告訴我們,偉大并非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平凡人日拱一卒的堅持。她的故事,是“人皆可為堯舜”的鮮活印證。日常善舉累積,凡人微光成炬,雷鋒精神的生命力,就蘊藏在萬千普通人彎腰拾起他人之困的樸素身影里。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市學雷鋒志愿者協會會長許琳娟榮獲“全國最美志愿者”稱號。
(據《焦作晚報》)
炎炎烈日下,許琳娟臉頰通紅、衣衫汗透,剛從武陟縣南古村走訪歸來,疲憊難掩卻步履鏗鏘。這身影背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從12人的雷鋒服務隊到2000余人的志愿者協會,她將點滴善舉匯成愛的海洋,終獲“全國最美志愿者”殊榮。許琳娟的故事,深刻詮釋了凡人善舉如何在時光中沉淀出非凡力量。
善念的種子,往往在樸素土壤中萌芽。從報道中我們看到,許琳娟的初心源于紅色家風的熏陶與母親樂善好施的言傳身教。街坊求助,母親縫紉機前不厭其煩;雷鋒故事如光,在她心中植下助人信念。于是,工資貼補困難者,為鄰家孩子輔導、做飯,躬身修補公共下水井……這些日復一日的平凡付出,讓“雷鋒”二字在煙火人間扎根吐綠。
善行之樹的長青,需與時俱進澆灌的智慧。許琳娟的珍貴不僅在于初心如磐,更在于她為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找到了蓬勃生長的沃土。隨著服務隊壯大為協會,她創建“雷鋒精神文化基地”與“研究中心”,填補河南空白,將精神傳承專業化、陣地化。培養百名講師、打磨百份課件、解讀雷鋒日記……她讓精神火炬在創新中越燃越亮。
在急難險重處,善行方顯堅韌本色。許琳娟的擔當精神尤為動人:疫情突襲,她率隊堅守焦作火車站三年;暴雨成災,她帶領志愿者加固河堤排查危房;在建設美麗樓院時摔傷腰部,她仍帶傷堅持工作。這種不畏險阻的堅韌,是雷鋒精神在時代激流中的最強回響。
如今,許琳娟與協會志愿者的足跡已在懷川大地繪就溫暖圖景,10個扶貧基地、20個山區公益項目、11片公益林……2000余名志愿者以涓滴之力匯成愛的大河,讓雷鋒精神在實干中煥發新生。
許琳娟的歷程告訴我們,偉大并非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平凡人日拱一卒的堅持。她的故事,是“人皆可為堯舜”的鮮活印證。日常善舉累積,凡人微光成炬,雷鋒精神的生命力,就蘊藏在萬千普通人彎腰拾起他人之困的樸素身影里。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