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湖北:科技創新點燃工業經濟“主引擎”
更新時間:2025/8/11 10:25:4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武漢8月10日電 題:湖北:科技創新點燃工業經濟“主引擎”

  新華社記者徐海波、龔聯康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以14.4%的增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正成為湖北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引擎”。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

  走進咖啡店,“天問”機器人為顧客端上一杯香濃可口的咖啡;醫院導診臺前,“遠游”機器人熱情地為患者指引就診流程;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三屆鏈博會上,20臺“湖北造”人形機器人組團亮相,下棋、打太極、發名片、握手,各種靈活表現吸引觀眾駐足……

  “越來越多‘聰明’的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一線。”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人形機器人技術負責人李淼欣喜地表示。自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突破工程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湖北已先后組建4個由院士、專家領銜的技術團隊,先后推出10余款本土人形機器人產品。

  搶占未來賽道的不只是人形機器人。總部位于武漢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幾年前就“嗅到”了6G時代的商機,目前手握數千項核心專利,在星地融合、超維度天線、內生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我們看到,在芯片、電路板、元器件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很多企業也在前瞻布局。”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介紹,集團已在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投建基地,聚焦6G“空天地”網絡裝備的研發制造,朝著更高發展目標邁進。

  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湖北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制造業“含新量”。

  “10多款新能源車型密集推出,武鋼0.1毫米無取向硅鋼項目建成投產,國產車規級高性能微控制單元芯片、萬瓦級光纖激光器、超高速人工智能光模塊等高端前沿產品紛紛上市。”湖北省發展改革委技術處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湖北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上都有成果涌現。

  一方面,汽車、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進行,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數據顯示,上半年湖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7.5%。

      創新因子在多地逐漸發展壯大

  7月中旬,武漢東湖高新區“中國光谷”發布100家“瞪羚精選”企業榜單。這些企業普遍呈現“5678”特征:平均研發人員占比超50%,近3年單家企業平均股權融資超6000萬元,七成企業位居賽道第一梯隊,超八成企業深耕智能機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

  “瞪羚精選”企業是東湖高新區這片創新沃土上的“新苗”代表。經多年探索,東湖高新區已構建起“發現遴選-精準培育-資源鏈接”的瞪羚企業服務體系,累計培育光谷瞪羚企業1862家。

  東湖高新區的創新氣質也在外溢。武漢以東70公里的黃石市,通過資源共享,嘗到以創新促發展的甜頭。2021年6月,黃石市在光谷設立“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打造“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引資在武漢、投資在黃石”的“科創飛地”。

  2024年落戶該園的魅客科技,是一家為高耗能企業和新能源投資公司提供綜合能碳管理產品與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黃石與光谷的雙中心聯動,公司研發生產可覆蓋湖北全省,并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公司創始人陳高偉說。

  在黃石之后,黃岡、咸寧、隨州、荊門等地紛紛跟進,建設起一批科技創新園區,創新的因子在荊楚大地逐漸發展壯大。

      力促科創成果轉化賦能產業發展

  在武漢近日舉辦的“光谷青桐匯Ultra”新能源產業專場暨百園百校萬企創新活動上,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正式啟動。這一聚焦新能源產業的平臺,將助力推動該領域科創成果轉化落地。

  路演環節,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科研團隊帶來一項高轉矩直驅永磁電機技術。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前期整合各方資源,為團隊提供了樣機制作、工藝驗證等方面的支持。如今,這項技術已開始在低空飛行器領域開展示范應用,邁出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是湖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實踐。圍繞產業化目標,湖北持續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成果轉化體系,暢通創新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湖北省級以上孵化機構已突破600家,上半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187.71億元,同比增長10.55%,更多科研成果正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湖北明確將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方向,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

  “未來,湖北將繼續推動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實施武漢光電子信息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三年行動,力爭打造更多世界級產業集群。同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人形機器人等加速形成產業規模,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未來產業發展高地。”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萬奎說。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湖北:科技創新點燃工業經濟“主引擎”
    2025/8/11 10:25:48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武漢8月10日電 題:湖北:科技創新點燃工業經濟“主引擎”

      新華社記者徐海波、龔聯康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以14.4%的增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正成為湖北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引擎”。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

      走進咖啡店,“天問”機器人為顧客端上一杯香濃可口的咖啡;醫院導診臺前,“遠游”機器人熱情地為患者指引就診流程;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三屆鏈博會上,20臺“湖北造”人形機器人組團亮相,下棋、打太極、發名片、握手,各種靈活表現吸引觀眾駐足……

      “越來越多‘聰明’的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一線。”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人形機器人技術負責人李淼欣喜地表示。自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突破工程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湖北已先后組建4個由院士、專家領銜的技術團隊,先后推出10余款本土人形機器人產品。

      搶占未來賽道的不只是人形機器人。總部位于武漢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幾年前就“嗅到”了6G時代的商機,目前手握數千項核心專利,在星地融合、超維度天線、內生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我們看到,在芯片、電路板、元器件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很多企業也在前瞻布局。”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介紹,集團已在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投建基地,聚焦6G“空天地”網絡裝備的研發制造,朝著更高發展目標邁進。

      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線并進”,湖北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制造業“含新量”。

      “10多款新能源車型密集推出,武鋼0.1毫米無取向硅鋼項目建成投產,國產車規級高性能微控制單元芯片、萬瓦級光纖激光器、超高速人工智能光模塊等高端前沿產品紛紛上市。”湖北省發展改革委技術處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湖北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上都有成果涌現。

      一方面,汽車、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進行,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不斷壯大。數據顯示,上半年湖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7.5%。

          創新因子在多地逐漸發展壯大

      7月中旬,武漢東湖高新區“中國光谷”發布100家“瞪羚精選”企業榜單。這些企業普遍呈現“5678”特征:平均研發人員占比超50%,近3年單家企業平均股權融資超6000萬元,七成企業位居賽道第一梯隊,超八成企業深耕智能機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

      “瞪羚精選”企業是東湖高新區這片創新沃土上的“新苗”代表。經多年探索,東湖高新區已構建起“發現遴選-精準培育-資源鏈接”的瞪羚企業服務體系,累計培育光谷瞪羚企業1862家。

      東湖高新區的創新氣質也在外溢。武漢以東70公里的黃石市,通過資源共享,嘗到以創新促發展的甜頭。2021年6月,黃石市在光谷設立“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打造“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引資在武漢、投資在黃石”的“科創飛地”。

      2024年落戶該園的魅客科技,是一家為高耗能企業和新能源投資公司提供綜合能碳管理產品與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黃石與光谷的雙中心聯動,公司研發生產可覆蓋湖北全省,并輻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公司創始人陳高偉說。

      在黃石之后,黃岡、咸寧、隨州、荊門等地紛紛跟進,建設起一批科技創新園區,創新的因子在荊楚大地逐漸發展壯大。

          力促科創成果轉化賦能產業發展

      在武漢近日舉辦的“光谷青桐匯Ultra”新能源產業專場暨百園百校萬企創新活動上,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正式啟動。這一聚焦新能源產業的平臺,將助力推動該領域科創成果轉化落地。

      路演環節,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科研團隊帶來一項高轉矩直驅永磁電機技術。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驗證中心前期整合各方資源,為團隊提供了樣機制作、工藝驗證等方面的支持。如今,這項技術已開始在低空飛行器領域開展示范應用,邁出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是湖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動實踐。圍繞產業化目標,湖北持續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成果轉化體系,暢通創新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湖北省級以上孵化機構已突破600家,上半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187.71億元,同比增長10.55%,更多科研成果正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湖北明確將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作為突破方向,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

      “未來,湖北將繼續推動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實施武漢光電子信息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三年行動,力爭打造更多世界級產業集群。同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人形機器人等加速形成產業規模,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未來產業發展高地。”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萬奎說。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大名县| 灌南县| 武穴市| 霸州市| 庆城县| 桑日县| 塔河县| 宁乡县| 商洛市| 连南| 徐州市| 潞西市| 白银市| 新郑市| 龙岩市| 永顺县| 龙胜| 新建县| 光泽县| 大余县| 青冈县| 景谷| 阿克苏市| 伊宁市| 昌宁县| 潼南县| 松滋市| 余干县| 重庆市| 石屏县| 太保市| 赤水市| 特克斯县| 平乐县| 洛川县| 靖宇县| 蒙山县| 理塘县| 田东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