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十年駐守米飄香——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的鄉村印記
更新時間:2025/6/27 9:04:1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南寧6月26日電 題:十年駐守米飄香——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的鄉村印記

  新華社記者鄒雨沁、王楚然

  盛夏時節,嫩綠的稻苗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搖曳,阡陌小徑貫穿稻田,形成一幅如詩如畫的耕種畫卷。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東山瑤族鄉白竹村村民唐增亮撥開稻苗,一旁的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叮囑道:“今年也要記得使用農家肥,高殘留農藥可過不了檢。”

  春去秋來,這幅鄉村圖景,莫日發守望了十年。2015年,時任桂林銀行保衛部經理的莫日發主動請纓,來到這個“道路不通暢、電壓不穩、基礎設施落后”的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回憶起初到時的心酸,他記憶猶新:“第一次進白竹村,車子就陷到泥巴路里,還是趕圩的村民幫我把車推上坡。當時還有幾個自然村挑水吃,下雨天水渾得沒法下咽。”

  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道路不通暢,莫日發向上級部門及派駐單位爭取資金,協調修路補償。“每修一條路,要開好幾次村民代表大會。”他笑道。2018年,全村13個自然村實現硬化路全覆蓋。此外,他還為215戶村民解決飲水難題,安裝460盞路燈點亮山鄉。

  駐村頭三年,駐村隊伍僅莫日發一人,莫日發開著小面包車挨家挨戶走訪。入戶調研時,他發現唐花保家在山間搭窩棚居住,嚴重漏雨漏風;盤光貴與年事已高的母親同住于危舊老房,居住條件危險。于是,他積極協助村民申請農村危房改造補貼,并借助派駐單位的力量籌集資金,幫助兩戶村民搬進了新房。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白竹村位于桂北山區,冬季氣候寒冷。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莫日發帶領村民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鹿角靈芝、養殖靈芝雞,還嘗試摸索“短平快”的紅薯、玉米套種,最終,錨定了適合白竹村的高端農產品——香米。

  在莫日發的推動下,白竹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統一供種、保價收購、品牌運營的鏈條日益成熟。“村合作社以4元/斤的價格保價收購香米稻谷,以12.5元/斤賣香米,香米品質得到市場認可,利潤也能反哺村集體經濟。”莫日發說。

  “我跟著莫書記種了兩年紫米、兩年香米,現在一畝地的收入就翻了兩三倍,的確很有干勁。”村民唐增亮說。

  哪種稻米的品質更好,村里的節瓜何時收獲,農民出身的莫日發如數家珍。他掰著指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種一畝香米能賺三千多元,上個月村里就賣出了200袋,還有40余戶參與節瓜種植的脫貧戶年增收過萬元。白竹村通過節瓜、茶園、梨園三個扶貧車間,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對于外出務工的村民,村里也負責對接企業送崗上門。目前,白竹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用于分紅、助學、基建。

  駐村滿兩年本可離開,但莫日發被村民三次簽名留任,這一留就是十年。村民們叫他“老莫哥”,說“老莫哥”為村里帶來了好日子。 “十年的時光值了!”莫日發說,“鄉村振興就像種稻,扎根越深穗頭越沉。白竹村樸實的村民留住了我,家人的支持托舉了我,我唯有努力工作來回報村民的心意。”

新聞編輯:楊銘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十年駐守米飄香——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的鄉村印記
    2025/6/27 9:04:11    來源:新華社CNML文字

      新華社南寧6月26日電 題:十年駐守米飄香——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的鄉村印記

      新華社記者鄒雨沁、王楚然

      盛夏時節,嫩綠的稻苗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搖曳,阡陌小徑貫穿稻田,形成一幅如詩如畫的耕種畫卷。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東山瑤族鄉白竹村村民唐增亮撥開稻苗,一旁的駐村第一書記莫日發叮囑道:“今年也要記得使用農家肥,高殘留農藥可過不了檢。”

      春去秋來,這幅鄉村圖景,莫日發守望了十年。2015年,時任桂林銀行保衛部經理的莫日發主動請纓,來到這個“道路不通暢、電壓不穩、基礎設施落后”的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回憶起初到時的心酸,他記憶猶新:“第一次進白竹村,車子就陷到泥巴路里,還是趕圩的村民幫我把車推上坡。當時還有幾個自然村挑水吃,下雨天水渾得沒法下咽。”

      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道路不通暢,莫日發向上級部門及派駐單位爭取資金,協調修路補償。“每修一條路,要開好幾次村民代表大會。”他笑道。2018年,全村13個自然村實現硬化路全覆蓋。此外,他還為215戶村民解決飲水難題,安裝460盞路燈點亮山鄉。

      駐村頭三年,駐村隊伍僅莫日發一人,莫日發開著小面包車挨家挨戶走訪。入戶調研時,他發現唐花保家在山間搭窩棚居住,嚴重漏雨漏風;盤光貴與年事已高的母親同住于危舊老房,居住條件危險。于是,他積極協助村民申請農村危房改造補貼,并借助派駐單位的力量籌集資金,幫助兩戶村民搬進了新房。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白竹村位于桂北山區,冬季氣候寒冷。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莫日發帶領村民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鹿角靈芝、養殖靈芝雞,還嘗試摸索“短平快”的紅薯、玉米套種,最終,錨定了適合白竹村的高端農產品——香米。

      在莫日發的推動下,白竹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統一供種、保價收購、品牌運營的鏈條日益成熟。“村合作社以4元/斤的價格保價收購香米稻谷,以12.5元/斤賣香米,香米品質得到市場認可,利潤也能反哺村集體經濟。”莫日發說。

      “我跟著莫書記種了兩年紫米、兩年香米,現在一畝地的收入就翻了兩三倍,的確很有干勁。”村民唐增亮說。

      哪種稻米的品質更好,村里的節瓜何時收獲,農民出身的莫日發如數家珍。他掰著指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種一畝香米能賺三千多元,上個月村里就賣出了200袋,還有40余戶參與節瓜種植的脫貧戶年增收過萬元。白竹村通過節瓜、茶園、梨園三個扶貧車間,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對于外出務工的村民,村里也負責對接企業送崗上門。目前,白竹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用于分紅、助學、基建。

      駐村滿兩年本可離開,但莫日發被村民三次簽名留任,這一留就是十年。村民們叫他“老莫哥”,說“老莫哥”為村里帶來了好日子。 “十年的時光值了!”莫日發說,“鄉村振興就像種稻,扎根越深穗頭越沉。白竹村樸實的村民留住了我,家人的支持托舉了我,我唯有努力工作來回報村民的心意。”

    新聞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齐河县| 开阳县| 获嘉县| 莱州市| 玉龙| 确山县| 青州市| 梅州市| 梁河县| 手游| 射阳县| 建宁县| 房山区| 罗定市| 郸城县| 海原县| 娄烦县| 邹平县| 思南县| 康保县| 舒兰市| 微山县| 宿州市| 永兴县| 嘉禾县| 上栗县| 湘潭市| 道孚县| 娱乐| 集贤县| 黎川县| 康定县| 孟津县| 双桥区| 岱山县| 永平县| 忻州市| 长汀县| 清流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