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2025年8月23日《焦作日報》A02版
焦作抗戰印跡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篇
狼煙亂家園 赤膽衛懷川
焦作地處太行山南麓、黃河之陽。巍巍八百里太行,不僅將最秀美的山水風光留在這里,也將抗日戰爭時期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深深刻在了這片英雄的土地上。
全民族抗戰時期焦作市黨組織沿革序列表。焦作日報全媒體美編 汪洋 制圖
焦作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1934年10月,由于河南省委豫北巡視員李劍森叛變,致使焦作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為加強河南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派劉子久到河南重建黨組織。1937年2月初,劉子久從洛陽來到豫北,在博愛縣柏山村和劉聚奎取得聯系,春末夏初又和焦作中福公司工程師程明升取得聯系。劉子久指示他們要盡快恢復1934年被破壞的豫北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和統一戰線工作。
劉子久與劉聚奎、程明升接頭,恢復黨組織(漫畫)。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制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29日、30日占領北平、天津后,向華北腹地大舉進兵。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推行片面抗戰路線,國民黨軍隊采取單純防御戰略方針,盡管不少官兵浴血奮戰,終未能阻止日軍的攻勢,大片國土淪入敵手。沿平漢線南下的日軍,10月10日占領石家莊,后一路沿平漢線繼續南下,11月5日占領安陽。位于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地區,處于抗戰的前沿,是保衛黃河的重要屏障,成為進行抗日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區之一。
恢復發展時期焦作黨組織隸屬關系圖(1937.9—1938.3)。焦作日報全媒體美編 汪洋 制圖
1937年7月初,劉子久再到豫北。劉子久向程明升指出,抗日戰爭已全面爆發,國民黨可能很快撤退,放棄焦作,應盡快恢復黨組織,領導抗日斗爭。劉子久走后,程明升和焦作地下黨員張方來、崔長永接上了關系;劉聚奎和沁陽地下黨員任雷遠、周瑞麟、胡均策接上了關系;李秉才在扶輪小學發展了一批黨員。
晉冀魯豫省工委組織部長聶真。
在這種形勢下,程明升寫信給劉子久,要求增派干部,加強領導。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張萃中到焦作,在程明升家里召開會議,成立了中共豫北工委,轄焦作工委、沁陽中心縣委等,隸屬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張萃中,委員程明升(負責宣傳工作)、劉聚奎(負責組織工作),后又增加委員王毅之。10月,中共豫北工委改為中共豫北特委,書記聶真,委員程明升、劉聚奎、王毅之、王新波、方升普、朱凝。
晉冀魯豫省工委宣傳部長王卓如。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形成后,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聯絡處主任朱瑞,經常活動于新鄉、焦作、晉城之間。1937年10月,國民黨部隊繼續南撤,朱瑞在焦作同中共豫北特委的同志分析研究,認為國民黨軍隊撤至黃河以南后,可能炸黃河鐵橋,借以阻滯日軍南下,這樣黨的南北聯系就會中斷。遂派程明升赴開封,向中共河南省委提出將黃河以北的黨組織劃歸北方局領導的意見。
晉冀魯豫省工委書記張萃中。
中共河南省委同意后,朱瑞便著手在焦作籌建中共晉冀魯豫省工作委員會。1937年11月,中共晉冀魯豫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工委)在焦作正式成立,對外稱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聯絡處訓練部,書記張萃中、組織部長聶真、宣傳部長王卓如、青婦部長薛迅,轄魯西、直南、豫北、晉南四個特委,直屬中共北方局。
豫北工委委員劉聚奎。
1938年2月中旬,日軍沿道清線西犯,占領修武。中共豫北特委隨中共晉冀魯豫省工委由焦作撤至山西陽城,同年3月同中共曲沃特委合并,改建為中共晉豫特委,改屬中共冀豫晉省委。
豫北工委委員程明升。
中共晉冀魯豫省工委和中共豫北特委西撤后,修博武地區黨的組織劃歸中共太南特委領導。中共太南特委成立于1937年12月,與中共晉豫特委同屬中共冀豫晉省委領導。
焦作工委書記張方來。
1939年12月,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各特委一律改稱地委,晉豫特委、太南特委改稱晉豫地委、太南地委,分別領導焦作西部沁陽、濟源、溫縣、孟縣黨組織和焦作東部修武、博愛、武陟黨組織,開展救亡活動,建立抗日武裝,進行敵后游擊戰爭。
豫北工委委員王毅之。
從1940年到1945年8月,焦作各地黨組織又經歷了多次調整改組,始終依靠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團結帶領焦作地區廣大人民群眾,長期堅持敵后斗爭,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記者 原文釗
文中照片均由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提供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025年8月23日《焦作日報》A02版
焦作抗戰印跡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篇
狼煙亂家園 赤膽衛懷川
焦作地處太行山南麓、黃河之陽。巍巍八百里太行,不僅將最秀美的山水風光留在這里,也將抗日戰爭時期不可磨滅的紅色印記深深刻在了這片英雄的土地上。
全民族抗戰時期焦作市黨組織沿革序列表。焦作日報全媒體美編 汪洋 制圖
焦作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1934年10月,由于河南省委豫北巡視員李劍森叛變,致使焦作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為加強河南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派劉子久到河南重建黨組織。1937年2月初,劉子久從洛陽來到豫北,在博愛縣柏山村和劉聚奎取得聯系,春末夏初又和焦作中福公司工程師程明升取得聯系。劉子久指示他們要盡快恢復1934年被破壞的豫北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和統一戰線工作。
劉子久與劉聚奎、程明升接頭,恢復黨組織(漫畫)。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制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29日、30日占領北平、天津后,向華北腹地大舉進兵。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推行片面抗戰路線,國民黨軍隊采取單純防御戰略方針,盡管不少官兵浴血奮戰,終未能阻止日軍的攻勢,大片國土淪入敵手。沿平漢線南下的日軍,10月10日占領石家莊,后一路沿平漢線繼續南下,11月5日占領安陽。位于太行山南麓的焦作地區,處于抗戰的前沿,是保衛黃河的重要屏障,成為進行抗日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區之一。
恢復發展時期焦作黨組織隸屬關系圖(1937.9—1938.3)。焦作日報全媒體美編 汪洋 制圖
1937年7月初,劉子久再到豫北。劉子久向程明升指出,抗日戰爭已全面爆發,國民黨可能很快撤退,放棄焦作,應盡快恢復黨組織,領導抗日斗爭。劉子久走后,程明升和焦作地下黨員張方來、崔長永接上了關系;劉聚奎和沁陽地下黨員任雷遠、周瑞麟、胡均策接上了關系;李秉才在扶輪小學發展了一批黨員。
晉冀魯豫省工委組織部長聶真。
在這種形勢下,程明升寫信給劉子久,要求增派干部,加強領導。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張萃中到焦作,在程明升家里召開會議,成立了中共豫北工委,轄焦作工委、沁陽中心縣委等,隸屬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張萃中,委員程明升(負責宣傳工作)、劉聚奎(負責組織工作),后又增加委員王毅之。10月,中共豫北工委改為中共豫北特委,書記聶真,委員程明升、劉聚奎、王毅之、王新波、方升普、朱凝。
晉冀魯豫省工委宣傳部長王卓如。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形成后,中共北方局軍委書記、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聯絡處主任朱瑞,經常活動于新鄉、焦作、晉城之間。1937年10月,國民黨部隊繼續南撤,朱瑞在焦作同中共豫北特委的同志分析研究,認為國民黨軍隊撤至黃河以南后,可能炸黃河鐵橋,借以阻滯日軍南下,這樣黨的南北聯系就會中斷。遂派程明升赴開封,向中共河南省委提出將黃河以北的黨組織劃歸北方局領導的意見。
晉冀魯豫省工委書記張萃中。
中共河南省委同意后,朱瑞便著手在焦作籌建中共晉冀魯豫省工作委員會。1937年11月,中共晉冀魯豫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工委)在焦作正式成立,對外稱八路軍駐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聯絡處訓練部,書記張萃中、組織部長聶真、宣傳部長王卓如、青婦部長薛迅,轄魯西、直南、豫北、晉南四個特委,直屬中共北方局。
豫北工委委員劉聚奎。
1938年2月中旬,日軍沿道清線西犯,占領修武。中共豫北特委隨中共晉冀魯豫省工委由焦作撤至山西陽城,同年3月同中共曲沃特委合并,改建為中共晉豫特委,改屬中共冀豫晉省委。
豫北工委委員程明升。
中共晉冀魯豫省工委和中共豫北特委西撤后,修博武地區黨的組織劃歸中共太南特委領導。中共太南特委成立于1937年12月,與中共晉豫特委同屬中共冀豫晉省委領導。
焦作工委書記張方來。
1939年12月,根據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各特委一律改稱地委,晉豫特委、太南特委改稱晉豫地委、太南地委,分別領導焦作西部沁陽、濟源、溫縣、孟縣黨組織和焦作東部修武、博愛、武陟黨組織,開展救亡活動,建立抗日武裝,進行敵后游擊戰爭。
豫北工委委員王毅之。
從1940年到1945年8月,焦作各地黨組織又經歷了多次調整改組,始終依靠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團結帶領焦作地區廣大人民群眾,長期堅持敵后斗爭,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記者 原文釗
文中照片均由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提供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