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免费,日韩精品福利网,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社會新聞 > 社會新聞 > 正文

社會新聞

郜文英:太行山抗日女英雄的烽火歲月
更新時間:2025/8/15 11:08:47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毋河順展示自己和母親的合影。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攝

  圖② 郜文英。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翻拍

  圖③ 毋河順向記者介紹母親的事跡。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攝

  這么多年來,母親從未以功臣自居,也未曾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她留給子孫的就是這些榮譽和獎章。如今我年歲已高,就想把這些東西分給孫子們,讓母親的故事代代流傳下去……”近日,當記者在解放區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見到郜文英的兒子、今年85歲的毋河順時,他這樣說道。

  郜文英出生于1921年,是太行山抗日游擊隊隊員。1944年,她加入焦作武工隊,在隊長楊聚和的帶領下,和戰友們參加過石沙河戰斗、解放博愛、解放焦作等多場戰斗。新中國成立后,她曾任中站區許河村書記、婦女隊長等職務,曾被評為焦作巾幗英模,獲得“時代豐碑”焦作英模人物和省、市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稱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時,她還分別獲得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雖然郜文英老人已于2017年去世,但她在太行山上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故事卻成為人們永不磨滅的記憶。

  生活艱難 她加入武工隊

  如今的毋河順雖然已有85歲高齡,但他身體硬朗,還清晰地記得1961年與母親郜文英再次相見的場景。

  “她穿著件土布棉襖,走過來按了按我右顴骨的地方。我小時候摔倒,這里留了個坑兒。她一按,的確這兒有個坑兒,就一把抱住了我說‘這是我的小虎’。”講到這里,毋河順的眼眶濕潤了。

  為啥說是再次相見?這還得從郜文英的出身說起。

  1921年8月,郜文英出生在焦作北部山區麥秸河村一個貧困農家。從她記事起,家里人就帶著她要飯。近處要走到西張莊、雙廟、北鄴、十二會等村,遠處要到山西晉城、長治等地。有時要飯走到天黑,她就在山里的路邊草窩里挨上一夜。

  14歲時,郜文英被送到鄰村一戶農家當了童養媳。1941年的一天,她的丈夫背著柴火去城里賣,卻被人誣告是偷來的,敵人不分青紅皂白將他的人頭割了。掩埋過遺體,她便帶著2歲多的兒子和不滿1歲的女兒再次走上了討飯之路。

  那時,饑荒嚴重,郜文英娘仨幾天都難要到一口吃的。最終,郜文英狠心決定將兒子送給修武縣的一名木匠撫養,把奄奄一息的女兒放在一座橋旁邊,希望有好心人能抱走女兒。

  1944年的一天,幾天沒吃飯的郜文英踉踉蹌蹌走在討飯路上,后邊過來幾個人問她家里還有啥人,想不想參加抗日隊伍。當時的郜文英毫不猶豫地說“想”。就這樣,郜文英加入了由楊聚和帶領的焦作武工隊。1947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幾次戰斗 被人廣為傳頌

  郜文英參加的大大小小戰斗有200多場,而像晉城游擊戰、紅砂嶺戰斗等都被廣為流傳。

  “我從1997年起開始做上白作村的黨建專員,也是在這個村長大的,經常聽老人講那個年代的故事。”今年52歲的姬秀霞說。
  
  晉城打游擊:1944年冬,郜文英跟隨部隊在晉城一帶打游擊。當時山溝里的雪能埋住小腿,打伏擊時她就趴在雪窩里,經常幾天都沒有熱飯吃。也是在那時,郜文英落下了胃病,需要通過吸旱煙來緩解疼痛。

  紅砂嶺戰斗:1945年,郜文英所在的武工隊轉戰到焦作北部山區一帶。隊伍剛到紅砂嶺,就與日軍交上了火。日軍在那里蓋有炮樓,他們發現一個日本兵站在遠離炮樓的地方,就想干掉他。為了避免開槍把炮樓里的鬼子引來,郜文英和幾個游擊隊員悄悄靠近這名日本兵。她跑在最前邊,快追上時,鬼子揮刀砍在她左胳膊上,她流著血繼續追,最終因受傷讓這名日本兵逃跑了。

  西張莊村戰斗:在西張莊村一帶的戰斗中,隊伍被日軍打散,一名日本兵舉起槍上的刺刀朝郜文英戳來,刺刀從她后脖子上滑過,她踉蹌一下繼續跑,前邊是個斷崖,她不顧一切地跳了下去。后來,楊聚和派人在溝底下找到昏迷的她,將她送到山西稷山根據地,治療了2個多月才好轉。

  博愛縣柏山戰斗:在博愛縣柏山和清化交界處的一次戰斗中,郜文英正彎腰救傷員,日本兵的刺刀扎進她的臀部,她撲倒在地后,順手掄起一枚手榴彈投向日本兵,日本兵轉身就跑。她趁機躲到柴火堆里,因慌亂未拉出手榴彈弦,才得以幸存。

  塔掌村瓦解敵軍力量:1946年臘月底,為配合大部隊作戰,郜文英和楊聚和等人在塔掌村敵人據點附近喊話。當時據點有1000多名敵人,但他們不畏艱險,來到離敵人最近的地方,冒著生命危險宣傳優待俘虜政策。他們一連喊了3天,成功喊回100多人,還收繳了100多支槍,不費一槍一彈就瓦解了敵軍力量,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勝仗。

  毋河順回憶說,母親郜文英因為戰斗在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疤,可即使到晚年,母親也沒有喊過一聲“疼”,只是吸旱煙成為她幾十年止痛的“良方”。

  “母親是個心胸開闊、性格開朗的人,她不愿麻煩別人,還總想力所能及地為國家、為社會作些貢獻。”毋河順說。在勞動之余,郜文英經常深入部隊開展擁軍工作,給剛入伍的戰士講抗戰經歷。老人總說:“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我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夠幸運了。現在的生活跟過去的日子比,已經好到天上去了。”

  如今,郜文英老人已經去世,但她與兒子居住的房子里依舊保留著她生前躺的床和常坐的藤椅。“現在我的房間就是母親生前居住的房間,躺的就是她曾躺過的床。”毋河順說,他會經常坐在那張藤椅上與兒孫聊天、聽廣播,感受兒孫繞膝的快樂;有時在夢中,他也會夢見母親講述烽火歲月故事時的模樣……


(記者 楊 珂)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郜文英:太行山抗日女英雄的烽火歲月
    2025/8/15 11:08:47    來源:焦作晚報

      圖① 毋河順展示自己和母親的合影。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攝

      圖② 郜文英。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翻拍

      圖③ 毋河順向記者介紹母親的事跡。

    記者 王夢夢 實習生 申貝妮 攝

      這么多年來,母親從未以功臣自居,也未曾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她留給子孫的就是這些榮譽和獎章。如今我年歲已高,就想把這些東西分給孫子們,讓母親的故事代代流傳下去……”近日,當記者在解放區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見到郜文英的兒子、今年85歲的毋河順時,他這樣說道。

      郜文英出生于1921年,是太行山抗日游擊隊隊員。1944年,她加入焦作武工隊,在隊長楊聚和的帶領下,和戰友們參加過石沙河戰斗、解放博愛、解放焦作等多場戰斗。新中國成立后,她曾任中站區許河村書記、婦女隊長等職務,曾被評為焦作巾幗英模,獲得“時代豐碑”焦作英模人物和省、市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稱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時,她還分別獲得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章。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雖然郜文英老人已于2017年去世,但她在太行山上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故事卻成為人們永不磨滅的記憶。

      生活艱難 她加入武工隊

      如今的毋河順雖然已有85歲高齡,但他身體硬朗,還清晰地記得1961年與母親郜文英再次相見的場景。

      “她穿著件土布棉襖,走過來按了按我右顴骨的地方。我小時候摔倒,這里留了個坑兒。她一按,的確這兒有個坑兒,就一把抱住了我說‘這是我的小虎’。”講到這里,毋河順的眼眶濕潤了。

      為啥說是再次相見?這還得從郜文英的出身說起。

      1921年8月,郜文英出生在焦作北部山區麥秸河村一個貧困農家。從她記事起,家里人就帶著她要飯。近處要走到西張莊、雙廟、北鄴、十二會等村,遠處要到山西晉城、長治等地。有時要飯走到天黑,她就在山里的路邊草窩里挨上一夜。

      14歲時,郜文英被送到鄰村一戶農家當了童養媳。1941年的一天,她的丈夫背著柴火去城里賣,卻被人誣告是偷來的,敵人不分青紅皂白將他的人頭割了。掩埋過遺體,她便帶著2歲多的兒子和不滿1歲的女兒再次走上了討飯之路。

      那時,饑荒嚴重,郜文英娘仨幾天都難要到一口吃的。最終,郜文英狠心決定將兒子送給修武縣的一名木匠撫養,把奄奄一息的女兒放在一座橋旁邊,希望有好心人能抱走女兒。

      1944年的一天,幾天沒吃飯的郜文英踉踉蹌蹌走在討飯路上,后邊過來幾個人問她家里還有啥人,想不想參加抗日隊伍。當時的郜文英毫不猶豫地說“想”。就這樣,郜文英加入了由楊聚和帶領的焦作武工隊。1947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幾次戰斗 被人廣為傳頌

      郜文英參加的大大小小戰斗有200多場,而像晉城游擊戰、紅砂嶺戰斗等都被廣為流傳。

      “我從1997年起開始做上白作村的黨建專員,也是在這個村長大的,經常聽老人講那個年代的故事。”今年52歲的姬秀霞說。
      
      晉城打游擊:1944年冬,郜文英跟隨部隊在晉城一帶打游擊。當時山溝里的雪能埋住小腿,打伏擊時她就趴在雪窩里,經常幾天都沒有熱飯吃。也是在那時,郜文英落下了胃病,需要通過吸旱煙來緩解疼痛。

      紅砂嶺戰斗:1945年,郜文英所在的武工隊轉戰到焦作北部山區一帶。隊伍剛到紅砂嶺,就與日軍交上了火。日軍在那里蓋有炮樓,他們發現一個日本兵站在遠離炮樓的地方,就想干掉他。為了避免開槍把炮樓里的鬼子引來,郜文英和幾個游擊隊員悄悄靠近這名日本兵。她跑在最前邊,快追上時,鬼子揮刀砍在她左胳膊上,她流著血繼續追,最終因受傷讓這名日本兵逃跑了。

      西張莊村戰斗:在西張莊村一帶的戰斗中,隊伍被日軍打散,一名日本兵舉起槍上的刺刀朝郜文英戳來,刺刀從她后脖子上滑過,她踉蹌一下繼續跑,前邊是個斷崖,她不顧一切地跳了下去。后來,楊聚和派人在溝底下找到昏迷的她,將她送到山西稷山根據地,治療了2個多月才好轉。

      博愛縣柏山戰斗:在博愛縣柏山和清化交界處的一次戰斗中,郜文英正彎腰救傷員,日本兵的刺刀扎進她的臀部,她撲倒在地后,順手掄起一枚手榴彈投向日本兵,日本兵轉身就跑。她趁機躲到柴火堆里,因慌亂未拉出手榴彈弦,才得以幸存。

      塔掌村瓦解敵軍力量:1946年臘月底,為配合大部隊作戰,郜文英和楊聚和等人在塔掌村敵人據點附近喊話。當時據點有1000多名敵人,但他們不畏艱險,來到離敵人最近的地方,冒著生命危險宣傳優待俘虜政策。他們一連喊了3天,成功喊回100多人,還收繳了100多支槍,不費一槍一彈就瓦解了敵軍力量,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勝仗。

      毋河順回憶說,母親郜文英因為戰斗在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疤,可即使到晚年,母親也沒有喊過一聲“疼”,只是吸旱煙成為她幾十年止痛的“良方”。

      “母親是個心胸開闊、性格開朗的人,她不愿麻煩別人,還總想力所能及地為國家、為社會作些貢獻。”毋河順說。在勞動之余,郜文英經常深入部隊開展擁軍工作,給剛入伍的戰士講抗戰經歷。老人總說:“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我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夠幸運了。現在的生活跟過去的日子比,已經好到天上去了。”

      如今,郜文英老人已經去世,但她與兒子居住的房子里依舊保留著她生前躺的床和常坐的藤椅。“現在我的房間就是母親生前居住的房間,躺的就是她曾躺過的床。”毋河順說,他會經常坐在那張藤椅上與兒孫聊天、聽廣播,感受兒孫繞膝的快樂;有時在夢中,他也會夢見母親講述烽火歲月故事時的模樣……


    (記者 楊 珂)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温州市| 平乐县| 临漳县| 贞丰县| 响水县| 平顶山市| 淮滨县| 黄龙县| 康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谢通门县| 临朐县| 南陵县| 昌江| 邓州市| 安吉县| 颍上县| 田东县| 普兰店市| 兴义市| 吴忠市| 清水县| 游戏| 文水县| 辽宁省| 安图县| 连山| 嘉义县| 辛集市| 台湾省| 久治县| 镇安县| 潍坊市| 民县| 纳雍县| 那曲县| 辽阳市| 富锦市| 新田县| 宁明县|